正文 < 工业科技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化工厂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在18 世纪末机械工场发展成大企业,纺织工业作为所有工业之母促使漂白、洗涤以及染色材料的需要量急剧增加.当时建立的首批硫酸工厂使用 1763年于伯翰发展的铅室法.纺织工业需要稀酸来加工纺织纤维,因此首批化工厂只是纺织工业的辅助行业.此外,硫酸不久在冶金工业用作矿砂的分离剂,之后又为炸药工业以及肥料工业所需要.对纺织工业很有意义的是: 当时硫酸还是生产纯碱的初级产物.纯碱与硫酸同是工业化学品中最重要的产品,对织物的漂、染、印都不可缺少.就是在今天,硫酸也是除了煤、石油、岩盐和石灰外整个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

纯碱在欧洲几百年来都是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的.由于生产玻璃和肥皂不可缺少纯碱,它的需要量在不断增长,这促使法国科学院用奖金去激发人们进行实验.化学家尼古拉·勒布朗(1742~1806年)发明了一种生产方法,用此方法几十年内满足了世界对纯碱及其副产品氯及盐酸的大部分需要. 1791年在奥尔良公爵的财政支援下,第一家制碱工厂投产了,但在法兰西大革命风暴中被没收歇业.但勒布朗法不久又被重新采用.第一帝国时期,在巴黎附近的圣德民以及在圣康坦创立了第一批大型碱厂.但这位陷入极端贫困的发明家,不久却在贫民窟内悲惨地自杀了。

工业上努力前进的英国于1814年在其纺织工业中采用了勒布朗法,建造了很多碱厂.这些工厂几乎都向欧洲市场提供产品,从而加强了英国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纯碱,"白色金子",首先大量用于棉纺织品的漂洗.此外人们还用纯碱来软化蒸汽机的锅炉用水.造纸以及化学工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碱.最后在家庭中,碱用作漂白及清洁剂.法国虽然是第一个发展化学工业的国家,除了硫酸和制碱厂以外,还有其他化学分支行业,但它却不能保持其领先地位,在19 世纪中叶,这领先地位让给了英国.拿破仑一世在1810年10月的皇帝诏书中,就对30 种化学方法颁布了行业政策,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在德国,也如同在法国、英国那样,1820年出现了一些硫酸厂,1843年兴建了第一家制碱厂.但它的发展受到了食盐专卖、关税壁垒、运费高昂以及资金不足的阻碍.而外国的大企业,在一个统一的经济地区内市场不受阻碍,通过相应扩大销售量,得以降低价格.德国生产厂商因此居于劣势。

德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是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1873),他是化学教学的组织者,是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是达姆施塔特一个药商的儿子,21 岁已当教授.他指出,植物生长要从地下吸取化学成分.这种成分慢慢会枯竭.除了施厩肥以外,向土地施加适当的矿物肥料,会提高亩产量.他为科学种田做出了贡献.那时,为日益增长的人口解决饮食营养问题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的经典著作《有机化学在农业化学上的应用》一书被译成多种语言,1841年甚至在北美发行.英国从1842年起生产化肥.同一时期,在德国也兴建了制造磷酸盐化肥的第一批工厂,在50年代又有所增加。

李比希的示范实验室——德国第一个这样的实验室——设在规模较小的吉森大学内.在那里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儿成了各国无数青年化学家朝圣的地方.他为这些国家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很多学生为科学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李比希开展的土壤研究为肥料工业开辟了前景.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为农业提供的氮肥、磷肥在世界上都有广泛的意义,这得归功于李比希.当人们有办法利用含磷很高的鲕铁矿时,碱性炉渣作为冶金工业的一种废渣,在炼钢同时被制成矿渣磷肥.由于李比希的促进,提高作物产量的含氮化合物,如硫酸铵、硝酸钾、石灰氮,以及诸如磷酸盐、过磷酸盐的钾盐和炉渣磷肥都能大量生产.它们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光辉篇章。

化学工业在日益广阔的特殊领域中,由于有效的结合新的发现与经验而逐步从纺织工业的一种附属辅助工业,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规模很大的工业部门,从而促进了技术与工业的进步,赢得了巨额利润,给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扩充设备的资金.大学的研究所由于国家预算拨款有限,没有象化学工业的大型企业那样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利用。

正如电气工业那样,化学工业也是从实验室的科学试验开始发展的.19 世纪化学工程只是由于利用了机械工程的进步,利用了冶金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陶瓷玻璃工业的产品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化学工业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各种工业技术进步成果互相结合的产物。

下页:染料和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