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建筑科学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鸟巢与建筑
来源:学生百科图书 类别:

鸟是春天的使者、人类的朋友,它不但有鲜艳的羽毛,婉转的歌声,还有被誉为"天然艺术品"的巢.在法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 "人类除了鸟巢之外什么都能制造出来."可见,这个天然艺术品不但漂亮,而且巧夺天工,是一种不朽的大自然杰作,是人类建筑构思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那么,什么鸟的巢最精美呢?

鸟巢精美之最要首推织布鸟编织的瓶状巢了.它撕取长条的树皮纤维,像织布工人那样用它那灵巧的嘴和脚,穿针引线,并不时地打结打扣而成坚固的编巢.编巢时,一般先由雄织布鸟编织巢的主体,并以此作为向雌鸟求爱的资本,经炫耀求偶成亲后,由雌织布鸟编织巢的细部.织布鸟的瓶状巢像一个曲颈瓶,悬挂在树梢,出入口在旁边.织布鸟就住在随风飘荡、逍遥自在的"家"里生儿育女.编巢时有时遇到大风,织布鸟还会衔一些泥团来 "镇风"呢!

什么鸟的巢又最大呢?

鸟巢容积之最要首推秃鹫.美洲有一对秃鹫共同生活了36年,在一场大风暴中,筑巢的大树被掀倒,人们才有幸见到了它们的"家",经测量得知: 鸟巢直径2.74 米,深6.1 米,整个鸟巢共重两吨哩!

什么鸟的巢最科学?

鸟巢科学之最要首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东南亚一带的营冢鸟了,它们的巢能产生恒定的温度34℃~35℃,是雌鸟孵化蛋的理想产房。

营冢鸟用粗壮的两腿挖掘一个大深坑,在坑内填上落叶,又填上泥土和砂,有的竟高达5 米,土丘周边长50 米,为了造巢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哩! 过了一段时间,树叶腐烂,温度开始升高.那时雄营冢鸟经常来测量巢内温度,它挖开表层,把翅翼下部无羽的部分贴近腐土堆,或者把头部和上半身都钻进洞穴内,啄出土堆深处的砂子测量温度.当巢内温度达到35℃左右,它们挖一个深洞,雌鸟就在深洞里产下第一枚蛋,雄鸟使蛋大头朝上,以便雏鸟容易出壳,并用砂子盖好第一枚蛋.经过2~4 天,雌鸟又产下第二枚蛋.这样一直下16~33 枚蛋.然后雄鸟连续10 个月精心守护着这个特别的产房.当温度超过35℃时,雄鸟就挖通风洞降低温度,但到了晚上又匆匆把通风洞堵塞以防止热量散失;当温度低于35℃时,就向土冢琢敷砂土。

鸟巢有如下几大特点:

鸟巢结构巧妙.鸟巢结构巧妙的可多啦.缝叶莺生活在我国最南部的山林中,它选取芭蕉、葡萄藤的大型叶片,将叶片卷拢,雌鸟用嘴在叶缘相距 1~2 厘米处,钻上一个个小孔,然后用树枝纤维、蜘蛛丝和细茎等,从一个小孔穿出,又从另一个小孔穿入,并随时在孔外打结以防松扣.缝叶莺这样嘴、脚并用缝成了窝,又用绒毛、棕毛等柔软的东西垫底,舒适的鸟巢就这样建成了。

"衔泥两椽间"的燕子,在田间地头湿地处啄出湿泥丸,双双衔回椽间,逐一堆积,又配置干草、草根、羽毛等,经一周左右而成"泥碗"巢.有一种燕子叫金腰燕,它能筑成长颈瓶那样的泥巢.还有一种燕子叫楼燕,它口腔里能分泌出很粘稠的唾液,与泥丸、草棍掺合,筑成表面透明的巢.楼燕的近亲金丝燕,它纯粹用自己的唾液筑巢,那就是高档宴席上的"燕窝"。

鸟巢用材巧妙.鸟巢用材之巧妙也不胜枚举: 燕子用泥做巢;麻雀以干草做巢;鹰用粗大的树枝做巢;黄莺用树皮、麻以及草做巢;寿带鸟以树皮和草外面缠蜘蛛丝做巢。

红尾伯劳为了得到细如毛发的树皮纤维筑巢,要花很长时间侦察森林中理想的树,然后一条条撕下成一束运回,尤其是楮树,由于树皮质地细致而纤维长,嫩枝又多而易于剥皮,是红尾伯劳筑巢的理想材料。

鸟类筑巢,一般就地取材,有时还采用人类使用的材料,在郑光美所著《鸟之巢》中,记载着1957年作者在吉林省桦皮厂火车站附近大树上发现的 4 个喜鹊巢,其外壁几乎全是用粗铁丝编成的。

鸟巢选址巧妙.猫头鹰和野鸽在岩石缝内筑巢;翠鸟以吃小鱼为生,在岸边土崖啄穴为巢: 啄木鸟以树洞为巢;老鹰、白鹳以大树顶为巢;苇莺在苇茎之间用长的草叶在高出水面1~1.5 米处做巢;骨顶鸡在芦苇与蒲草丛中筑巢,将草茎弯折搭编而成饼状巢,巢随水浮沉。

鸟巢一般筑在地面或草丛中,往往极为隐蔽.柳莺的巢选择地表有枯枝落叶的地方,或选在山间小溪旁,以苔藓、树皮伪装.据国外资料,鹪鹩的雄鸟建造很多的巢,而与雌鸟成婚后一个也没有用上,用的是雌鸟的巢,这也可能是为了安全的疑兵之计吧!

乌巢的选址,巢口是有讲究的.郑光美先生对吉林省21 个喜鹊巢做了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朝向西南,与当地背风向一致.日本某地喜鹊巢的巢口,多数朝北或东南,很少朝西,这不但有风向问题,还有日照问题。

鸟是天才的建筑师.织布乌会编织树皮成巢,缝叶莺会缝叶成巢,燕子会用泥丸垒成巢,营冢鸟能造出恒温的巢,骨顶鸟会造浮巢……鸟为人们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品.在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建筑的造型、设计、计算、用材、施工、选址等都有待于创新与发展,鸟巢不正是我们模仿、借鉴、学习的好榜样吗?

中国古代书载"有巢氏",说明人类最早也曾像鸟那样巢居树上,后来由树上下来定居,在地面上造起了房子.而建筑的发展,跨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说不定人类又会像鸟儿一样,重新居住在人工造成的"大树" 上呢!

鸟巢真是一个大自然的谜,而这个谜正有待于科学家去揭开.大自然存在着多少个谜呀! 它正如希腊神话中的大神使者赫尔墨斯,变化无穷.美国学者瓦尔特·麦勒斯说: "自然正如生命一样创造了各种形式.她美妙地把样式和协调赋予她亲手创造的各种元素,赋予她使之生气盎然的各种力量中.因此世世代代的人类总是喜欢把她看做是神性的艺术创造,是一位不可捉摸的、变化多端的赫尔墨斯."

建筑,正面临着困境,时代的要求是大跨度、大高度,安全、经济、美观而适用,欧美等各地的学者正转向对大自然结构形态的研究.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著名工程师、学者F·奥托出版了《自然—知识—建筑》、《自然建筑》、《建筑师的自我修养》三本专著.德国学者收集贝壳、海螺、蛛网、龟背、骨骼、头颅、叶脉、树枝以及昆虫标本等,并考察山川地形、原始建筑、山洞蚁穴、细胞构造后,提出的专题报告有最小网格、生物学与房屋、自然界和技术领域中的网格、自然和技术领域中的薄膜与薄壳、形态与力的性质的基础、藻类植物结构等。

一门仿生建筑学正在兴起.近几年来,德国学者K·鲍契进行了大量皂膜系统试验,为薄膜结构提供了合理外形的根据.美国女建筑师A·卡苏巴仿造野居山穴,采用PVC 塑料薄膜,它的造形形态万千而又新颖、离奇、别开生面.美国学者W·斯法特里研究自然的优化并应用于分析建筑的连续力学之中.美国学者M·哥尔斯密斯综合分析了166 个已经建成的大跨度钢结构(其中最大跨度为230 米),从自然的优化中得出,不同的跨度应采用不同的空间结构,为合理采用建筑结构的形式闯出了一条新路。

下页:青竹受力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