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现代经典建筑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上楼难题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建筑科学

高楼大厦的另一特点是,人们上楼下楼需要用大量的电梯来解决.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在一首描写当时四川的艰险山路时,写了一首诗,开头有这么一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上高山的困难好比上青天一样.其实,这诗句用来形容高楼大厦也是很合适的.高楼大厦里的楼梯,曲曲折折通往各层,和登山的石级不相上下.帝国大厦楼梯踏步有1860级之多,住在高楼的上面,和住在山上差不多,在这么高的房子里,生活上总是不方便的。

在帝国大厦建成以后,曾经有人编造了这么一个笑话: 有一次帝国大厦遇到了停电,有3 个住在第100 层上的客人,晚上回来要到100 层去,可是没有电梯可乘,只能一层一层地向上走去,为了使人不感到枯燥、疲劳,其中一个人想出一个办法来,要每人轮流讲故事,大家立即同意.于是3 个人一边走一边讲,好不容易走到了第99 层,现在轮到最后一个人讲故事了,那个人开始讲了: “现在我要讲的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就是我们3 个人的房间钥匙都忘记在最底下一层的门房里,我们还要走下去,把钥匙拿上来,现在谁去拿呢? ”

这件事虽小,但确实是悲惨的,再要向下走1860 个踏步,接着又要向上走1860 个踏步,是非常艰苦的事情了。

因此,高楼大厦不能没有电梯,如果不是先发明了电梯,也不可能发展高层建筑,要靠走楼梯是不能想象的.一般五六层楼的房子,住在第6 层已经很不方便.10 层楼的房子没有电梯,肯定谁也不愿去住在第9 和第10 层楼上.一个人每天都要上下不知多少次,早晚上下班、出去买东西、上学、看电影、去朋友家等,有了电梯还感到不太方便呢! 不用说走楼梯了。

超高层建筑和一二十层楼的建筑比较,在电梯布置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无论数量、速度和停层的办法都很特殊.一是电梯的数量很多,一座100 层左右的大楼,会有数万人在里面工作,再加上来联系工作和参观游览的人也有几万人,例如“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就有5 万名工作人员每天接待8 万名参观访问和联系工作的人,他们都差不多在同样的时间内要使用电梯.因此,在上下班时间内电梯十分繁忙,常常要用六七十部到上百部电梯才勉强解决问题.世界最高建筑西尔斯塔,装有86 部电梯;“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座大厦和四座附属楼,一共装了240 部电梯;帝国大厦有73 部电梯。

二是停层的办法和一般建筑也不一样,每部电梯不能每一层都停一下,这样的话,按照每层停半分钟,100 层楼要用50 分钟才上去一趟,下来再用50 分钟,这是难以想象的,在第100 层楼上工作的人要在电梯里呆50 分钟,怎么行呢! 要考虑用其他的办法,那就是把高楼划分成四五段,譬如把100层分成5 段,每20 层一段,你要去75 层时,先要乘分段的高速电梯,直达第4 段第60 层,再乘段内的慢速电梯,这是每一层都停的,送你到75 层;当然也可以乘直达第5 段第80 层的电梯,再换段内电梯下来5 层。

三是电梯的速度要很快,高楼大厦内的电梯速度,每分钟可达到210-330 米,即每秒钟3.5-5.5 米,等于每秒钟一层半楼,这样,到最高一层去也只用一分半钟.现在,速度达到每分钟500 米的梯也已研制出来了.每一个电梯厢,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能不能把梯厢做大一些,一次能乘更多的人? 这是可以的,但是电梯占的面积更大了.于是,就想出把两只梯厢重叠在一起的双层电梯来,乘的人数可以增加一倍,但占的地方并不增加。

想出了这种种办法,是不是交通问题算解决了呢? 没有! 人太多了,一座大楼里有上万人要乘电梯,这么多人等于一个小城市的入口,虽然在大楼里,上班下班的时间是错开的,但是人还是很集中,这和上下班时挤公共汽车的情况很相似,下班铃一响,几万人拥向几十部电梯,电梯比公共汽车容纳的人要少多了.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挤到电梯里去,电梯把他们直送到地下室,那里有停车场和地下铁道车站,几万人从地下室的一二十个转门里出来,再挤过10 台自动扶梯,然后才到车站乘车回家.这就是“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下班时的情况.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很高的一些层数里工作的人,从乘电梯下来到乘上地铁车辆,有时竟花费半小时到一小时。

电梯多了也麻烦,初来联系工作的人要找到他的目的地,又要不乘错电梯不是容易的事,有的竟要花费一个小时再把高楼大厦的高度增加一倍,情况会怎么样呢? 很难想象。

下页:并非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