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气候天气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气象与商业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气象观测

村越是日本一家超级市场的经理,以前,他因无法确定每天的进货品种和数量而愁眉不展.后来,一个在气象协会工作的朋友找到他,帮他开发了一个叫“第二天来店购物人数预测体系”的软件.这个软件只要把次日的天气预报输入电脑,这个体系就能准确测出第二天顾客的多少.试用1 个星期后,村越一扫愁容.每天下午3 点,他根据“体系”测出的数据吩咐采购员去进货,总是很合适;店里因过剩食品造成的浪费降到了最底限度,生意越来越兴隆了。

气象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就这样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外已有很多企业把商业与气象学的关系列入了必修课,企业家们则巧妙运用这门科学,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

极小的气温变化对人体影响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全球经济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假如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那么:

——全球棉花歉收,损失达22 亿美元;

——全球水稻歉收,损失达10 亿美元;

——全球海洋资源收入减少1862 亿美元。

据日本气象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商品的销售量都受气温的影响.各种商品最畅销的气温是: 10℃时是防寒衣料,15℃时是长袖女罩衫,20℃时是空调机、夏装,22℃时是啤酒,23℃时是浴衣,24℃时是游泳衣、凉鞋、拖鞋,26℃时是蚊蝇杀虫剂,27℃时是西瓜,29℃时是阳伞,30℃时是刨冰.商场老板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气象信息,有的放矢组织货源、销售,使盈利大增。

1994年武汉商场支付3000 元信息费,与武汉中心气象台签定了气象信息供需合同,及时得到“今年夏季气温比常年偏高”的信息,便果断决定进大批空调机扩大销售.而其他商场因无气象信息,对一下变“火”的空调机措手不及,痛失获利良机.武汉商场3000 元信息费换来了百倍的利润.随着市经济的深入发展,上海一些老板的“气象意识”也大大增强.上海第六百货商店的经理们“看天做生意”,把气象预报用于决策经营.1990年他们根据上海气象台提供的“夏季上海将出现高温早,持续时间长”的信息,举办电风扇展销会,仅20 天时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如今,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气象信息的利用,并把它作为衡量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德国一些啤酒公司都专门设有气象研究室,把气象信息做为调整啤酒销售量的重要参数.据分析,盛夏气温上升1℃,啤酒销售量增加230 万瓶,日本开发的“第二天来店购物人数预测”软件,每天下午3点预测次日来客人数多少.预测结果表明,雨天的顾客至少要比平日减少20%。

随着商业气象学的悄然兴趣,中外许多精明的企业家、大亨们已巧妙地利用气象信息生财致富,仅借“雨”生财就成为商界一个景观。

借雨促销

有一年冬季,广州南方大厦经理从气象台得知来年春季广州地区雨量多、雨季长的气象信息后,便叫采购员打听哪里有雨伞供货.采购员不知何意,奉命从事.几经打听,得知深圳一家公司积压了20 万把雨伞,正苦于无法打发.经理当机立断,要采购员将雨伞全部兜揽过来,采购员当时感到十分惊讶,将这20 万把雨伞100 多万元巨款的赌注压在老天爷身上,简直有点太玄了! 第二年春天,果然如预报所言,广州地区进入了多雨季节,那雨一场紧似一场.由于许多商店事先未备好货源,城里的人为买雨伞都纷纷往南方大厦跑.20 万把雨伞一售而空,净赚了60 多万元.南方大厦终于以借“雨”营销赢得了一场市场竞争的胜利。

雨中看美人

“下雨天也要打扮! ”这是雨季后东京举行的“雨季时装大会”的口号.他们由6 名模特儿表演的“雨季时装”,展出40 款雨衣、30 款雨伞、雨帽,令人目不暇接.一款由两种颜色和花纹搭配的方雨伞,配上外套、裙裤,给人以和谐、美丽、潇洒之感.难怪有人说,目前在东京的下雨天气也有“雨中看美人”的情趣.雨天同样能给商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引雨进屋

为了“引雨进屋”,东京的一些大型体育馆均利用大屋顶收集雨水,然后送至地下大水池贮存,以备急用,既解难,又省钱。

位于东京都的新建科技馆,每逢举行相扑大赛时,每天观众可达1.1 万人.为此每天用于冷气机或厕所等的用水量超过200 吨,一旦遇到缺水或水供给量受了限时,要举行相扑大赛就成了问题.于是,他们从8360 平方米屋顶上收集的雨水贮存于容量1000 吨的地下大水池内.该馆的年用水量为23700 吨左右,其中杂用水9900 吨,约占总用水量的40%,地下大水池总贮水量可达7200 吨,约占杂用水总量70%.若按东京自来水费计算,可节约2523 万日元! 雨水成了“液体黄金”。

借雨做广告

日本著名的衣料店“越后屋”特备有很多雨伞.每逢下雨时,许多未带雨伞的顾客或过路的人行人纷纷聚集在屋檐下或店堂里避雨.此时店员便拿出一把把雨伞,“借”给他们,让他们能早点回家.这些雨伞上都印有醒目的“越后屋”三个大字.客人们打着这样的伞在雨中行走,路人都以为这满街的“越后屋”雨伞定是流行的“雨伞新潮”或质量过硬而受青睐的商品,于是纷纷前去该店购买.即便有人“忘”了归还雨伞也无妨,“越后屋”反倒乐得增加几个“永久的活广告”.店里损失了许多雨伞,但却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上门。

雨水出口

善于经营的日本商人发现,水在阿拉伯国家是贵重的商品.在那里,常年数月才下一点雨,唯靠淡水解救水荒,而一瓶淡水的价格相当于40 瓶石油的价格,真是滴水贵如油! 于是,便着手向阿拉伯国家出口雨水,从而标志着雨水利用已在日本显示出独特的价值.第一个向日本购买雨水的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该国每年的雨水进口量为2000 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此外,日本还积极扩大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雨水出口,以求获得大量外汇。

下页:气象与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