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二、青铜器工艺的基本技术
来源:青铜工艺 专题:美术世界

青铜器工艺的冶铸方法与青铜器的造型及装饰方法密切相关.青铜器都是铸成的,不是敲击或剜凿成的.铸造是把原料放在熔炉内经高温熔化成液体,然后倒入模型中,待温度下降后,铜液在模型中就凝成了人所要求的器物.拆除范便得到了成品。

商代晚期的铸铜工场遗址已经在河南安阳发现(其他发现下节介绍).对于周代以来的青铜器冶铸已有初步了解。

一块重约一七·八公斤的铜矿原料曾被发现,是不含硫的孔雀石(氧化铜),矿砂中并夹杂着赤铁矿.熔锅是一种红黄色的陶质器,发现这种熔炉的农民称之为“将军盔”.熔锅可以达到装一二·七公斤铜液的容量.冶炼青铜需要的热度是一千度左右.这样高的温度,可能有鼓风炉的设备,燃料是木炭。

青铜器的范是陶制的,由多块拼成,一部分称为外范,上面并且有花纹.外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外面.一部分是内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内面.外范和内范全部拼合在一起时,内外之间空隙部分,留待铜液填充而形成所要制作的铜器.所以,范上的凸凹和左右与实际器物上的凸凹和左右应恰恰相反.在安阳曾发现很多陶范和为了制造陶范所用的“模”.模就是模仿实际的铜器的形状,为制范的坯型。

直接用陶范翻铸铜器是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一般的方法.花纹和文字都是铸出来的,不是刻的(战国时的文字有刻成的).但商代已有多种铸造办法,例如: 两次铸法创造了铜器上的提梁或链条,特别是链杀的铸造,是金属熔冶技术上的重大发明。

蜡模法——在翻铸结构较复杂或镂空的装饰时,范型的设计比较困难,往往内用蜡模,外加湿柔陶泥涂墁,干后自然成为范.然后加烧使蜡熔解流出,遗留之空隙为浇铸时之铜液填充,即成型.在战国以前是否已经使用尚难证实。

青铜器的装饰在设计时就知道利用铸造技术上的特点,避免铸造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殷代铜器上往往有突出的觚棱,就是因为陶范拼合时有不能完全密合的缺点,主动加以利用而产生的.而且每一块陶范上的花纹各自形成一完整单位,以避免两范拼合时花纹相错,因而取得对称或重复连续花纹的效果.青铜器上装饰面的分割也就是由于陶范的分块.因而装饰和造型是密切结合的.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下页:三、青铜器的名称及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