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工具小百科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魔镜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

对于那些喜欢把中国看做是一个充满着奥秘的国度的人来说,魔镜可算是他们用来说明其论点的最好证据.魔镜属于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尽管产生魔镜的确切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至少在公元5 世纪它们就已问世.大约在1200年前,有一部名为《古镜记》的著作,就明确记载了这些魔镜及其制造秘诀.可惜的是,这本书似乎已失传千年了。

公元1832年,魔镜开始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当时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曾试图揭开它的秘密.然而,直到100年后的公元1932年,一个关于魔镜的令人满意的理论才由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雷格爵士系统地加以阐明.可是,到这时欧洲第一流的科学家们对这奇妙之物已苦思了整整一个世纪。

魔镜到底是什么呢? 在魔镜的背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他普通镜子无异。

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那反射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壁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子背面的文字或图案.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我们的先人给魔镜取了个“透光镜”的名称。

大家对“透光”肯定要提出异议: 坚实的青铜是不能透光的.是的,铜镜的确不能透光,上述现象的产生必有某种奥妙.而其奥妙之深奥,曾使西方科学家困惑了一个世纪之久,甚至在现存的我国最早提到魔镜的著作中,对其原理也仅提出推测.在沈括的《梦溪笔谈》(刊印于公元1086年)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曾对此作过论述.但是,即使是处于中世纪时期的沈括,也只能作出魔镜是属于古代某个时期的产物的判断:

“世上有种"透光镜",(背面)有铭文,约20 字,字很古,没有人能读得懂.如果将此镜放在日光下,尽管文字都在镜的背面,但它们还是能"透过"镜子而反映在屋的墙上,字字分明……我家有三面这样的"透光镜",我看见别人家里也有,都极其相似,且非常古老,都一样"透光".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别的镜即使非常薄,也不"透光".古人一定有某种特殊技术……那些探讨其原理的人说: 在铸造魔镜时薄处先冷,而背文较厚,故后冷,因而形成小皱纹.所以,尽管文字在背面,但镜面有暗淡的条纹,只是太暗淡了,以致肉眼看不见.”

尽管冷却速度不同这一说法不是正确的解释,但沈括认为在闪亮的抛光镜面上隐有细微的、用肉眼觉察不到的变化,这一点倒是正确的。

这种背面带有图案的镜子基本都是铸成扁平的形状,然后经过精致的刮磨工艺处理使表面呈凸形,再经抛光后就成了光亮的镜面.在实施这一系列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能引起镜面较薄的部位向外膨胀,使这些部位比那些较厚的部位要更加凸出.最后,在镜子表面涂上汞合金,这样就产生了更强的压力并加大了原镜面的起伏不平.其结果是使镜面的不平整与背面的图案正好一一对应,只不过镜面的起伏不平太微小,肉眼不能看见.但是,当用镜面将强烈的光反射到墙壁上时,整个图像就得到放大,从而再现了背面的图案.其效果就像光束真是穿透了坚实的青铜镜并将背面的图像反射到墙壁上一样.正如布雷格爵士于公元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所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在通向掌握金属表面微细结构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下页:滑动测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