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生活之友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茅台酒的风波
来源:《上海文学》 作者:顾城

表现中越自卫反击战生活的小说《西线轶事》震动了中国文坛。小说中人物的一句话,又震动了贵州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厂。

原来,《西线轶事》中的一个人物——一号首长在无意中说了一句话:“来,一人喝一口,这是‘气死茅台——习水大曲’。”因此茅台酒厂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指责。

酒厂所有领导的目光都集中在发表这篇小说的《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第10页第18行一号首长说的那句话上。

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酒厂领导果断决定:派一个最有业务能力和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北上,星夜直奔北京,找《人民文学》评理,要求“平反昭雪”。

科长风尘仆仆地走进《人民文学》编辑部,向一位负责小说稿件的女同志转达了茅台酒厂的抗议和要求。女同志听后啼笑皆非了。怎么说呢?这是一句玩笑话?文学作品不是报道,更不是批评表扬专栏;《人民文学》也不是《市场报》,不登商业广告。可是不管怎么说,也是白费。生产科长坚决要完成厂领导交给的任务,茅台不能白白被气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赤水河畔的“江东父老”,他拿出了最强的业务能力,每天一上班,他就来到编辑部,展开了无限期的静坐运动。

负责小说的女同志终于被感动了:让这位生产科长去找《西线轶事》的作者本人——徐怀中同志,商量一个解决办法吧。

在一套明亮的单元房里,徐怀中同志耐心地听了生产科长的意见,不免动了恻隐之心——是呀,奉命去打反击战的一号首长,干吗非跟茅台酒过不去呢?你说一句“气死茅台——习水大曲”不要紧,人家习水酒厂就多卖了12吨酒。要是茅台酒多卖出12吨,产值和外汇收入就将增加……不!问题不在钱上,在于真理。经过什么委员会判定,习水大曲能气死茅台呢?

徐怀中笑了。他对科长说:“我可以改,因为你跑了这么多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没办法了。现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出《西线轶事》的单行本,我可以在书中删去所有不利于茅台酒的话。实在不行,一号首长也可以戒掉习水大曲嘛!”

作家果真修改了书稿,使小说中的一号首长提高了觉悟,绕开了茅台、习水和一切含有酒精的饮料。一场风波看来将要平息了。可谁知道,一封装着抗议的信又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作家的桌上。

信还是那位生产科长写的。大意是:我们达成了很好的协议,我也向上级领导汇报了,领导很满意。可是,你竟说话不算数,言而无信。在《广西文学》登载的《西线轶事》中,继续发表“气死茅台”的言论!

徐怀中同志的笑容有点苦了。唉!热心转载的同志们哪!

徐怀中同志毕竟到过许多国家,这个小小的问题并没有难倒他。他又风趣地笑笑,拿起笔来,在另一篇小说《没有翅膀的天使》上,巧妙地加上了下面这段话:

“茅台酒名甲天下,誉满五洲,是中国的一大骄傲。其酿造技术独特,可谓璞玉精雕,质地醇厚丰满,香味浓郁悠长,这自是不待说的。就说装潢也非同一般,墩墩实实的陶土瓶,没有细长的脖儿,瓶嘴小小的,显得那么粗拙古朴,自成一格。和全世界各种名酒摆在一处,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的茅台来……”

这篇小说就发表在1981年2月号《文汇月刊》上。茅台酒厂的领导同志和他们的上级也许看到了,因为他们没再写抗议信,也没再派遣具有原则性和业务能力的同志来。也许没有看到——要不,怎么到现在也没收到感谢信呢?

 
下页:林肯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