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杂谈随想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诸葛亮的败迹-三国演义
来源:文学趣谈 作者:陈昌怡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的种种神机妙算和深谋远虑往往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三气周瑜,六斗司马懿,简直料事如神,无往而不胜。

可是,如果细读《三国演义》,人们或许会惊奇地发现:诸葛亮原来是个常败统帅。他不仅有“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的败迹,而且大败仗打得也不少,尤其是他晚年全力以赴组织的六次汉魏战争(即六出祁山),也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一出祁山,虽有初出师时之节节胜利,后因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街亭,战局急转直下,诸葛亮被迫仓皇后撤,以失败告终。

二出祁山,魏军循司马懿制定的战略方针,坚守不战;诸葛亮速战不成,死伤累累,兵无粮草,不得不无所建树而撤兵。

三出祁山,诸葛亮乘魏方陈仓守将病重,袭取陈仓,取建成,兵驻祁山。司马懿率军迎战,诸葛亮因病力不能支,不战而偷偷溜走。

四出祁山,司马懿伐蜀,遇雨后撤。诸葛亮乘机攻祁山。司马懿妙用反间计,使刘后主下令诸葛亮班师,魏不战而胜。

五出祁山,因蜀汉经济不堪连年战争的负担,李严无法按期筹办军粮,便假报东吴攻蜀,诸葛亮以假为真,回师救蜀,伐魏成水中捞月。

六出祁山,孔明率军伐魏,初战便中司马懿埋伏,大败而损失上万。后因诸葛亮心劳力绌,星落五丈原。蜀军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才撤回本土。

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失策,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次用人不当;一次被司马懿的坚守战略挫败;一次中反间计;三次因对自己、对国力未作出正确估计,不能量力而行。

尽管诸葛亮打了不少败仗,但读完《三国演义》,诸葛亮又确确实实以神机妙算、深谋远虑的智者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道理其实很简单。《三国演义》写六出祁山,虚写六次战争的结局,往往一笔带过;实写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具体战斗的胜利,详写其周密的部署、高明的预见,写得有声有色,甚至连他的失败也写得神乎其神:或演空城计,出奇制胜;或乘魏兵新败,迅速撤退;或神鬼莫测,偷偷溜走;或增灶设疑,迷惑司马懿;等等。这一虚一实、一详一略,就让打了败仗的诸葛亮成了屡打胜仗的英雄。

 
下页:关于“龙的传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