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随遇而安:无祸即是福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大丈夫不论得不得志,皆能恬然处之.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也不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孟子还认为君子是不受外界动摇的,只要不做欠缺仁德、违反礼义的事,则纵使有什么突然降临的祸患,也能够但然以对,不以为祸患了。

孟子本人不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达到那种境界了.有一次,公孙丑问他,'倘若夫子做到齐国的卿相,得以推行王道政治,则齐国为霸诸候、称王天下,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可是当您实际担负这项重职时,也能够做到毫不动心的境界吗? '

孟子回答:'是的,我四十岁以后就不动心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孟子列举了两个方法,即'我知言'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知言'是指能够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也能明确地判断.《孟子》中讲,'听到不妥当的话,就知道对方是被私念所蒙蔽;听到放荡的话,就知道对方心里有邪念;听到邪僻的话,就知道对方行事有违反正道的地方;听到闪烁不定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滞碍难行了.'换言之,拥有这种明确的判断力,就不会被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所愚弄,更不会因而动摇自己的心意了。

第二,'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言也.其力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这种气极其广大、刚健,若能对自己所行的正道抱着相当的自信,以这种方法来培养它,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但它只是配合着道与义而存在的,若缺乏道与义,则浩然之气也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反复实行道与义时,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如果仅是偶一为之,就不可能获得.总之,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合乎正道之事抱着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产生'浩然之气'。

在《论语》中有'孔子绝礼于陈'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在陈卷入政治纠纷中,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连续几天动弹不得.最后,弟子子路忍不住大叫:'君子也会遇到这种悲惨的境遇吗? '孔子对于子路的不满视而不见,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会有好与坏的境遇,最重要的是处在逆境时如何去排遣它.'

荀子根据这段故事指出:'遇不遇者时也.'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遇的时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顺利的时候仍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可是总有一天,不遇的时刻会悄然来临,因此,即使在春风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谨慎小心地活着。

身处顺境而不骄矜;身处逆境而不颓唐,这才是聪明人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

下页:不做别人能胜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