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无友不如己者 凡圣平等观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溢栖法师

“知自性无邪故忠。”忠是性德,不是修德,本性里面法尔如是。可见得不忠是病,不忠是迷。

“知自性无妄故信。”信也是性德。真如本性,法尔如是。无信是迷,无信是妄。

“知善恶净染,皆由缘生。故当友下之善士,又尚友古之人,而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凡圣平等观。为什么?因为善人、恶人是指六道里面的。净染,净是指圣,染是指凡。四圣六凡、善人恶人,这是缘生之法,不是真实的!我们在大经里面读过,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区别。所以晓得这个道理,就可以“下友善士”。他在迷惑,他在颠倒,也可以往来,也可以跟他交朋友。为什么?度他!而“尚友古人”,十方三世一切凡圣,“而无友不如己者”。

底下解释:“无友者,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讲修学的态度。见到比我们好的,我们要跟他学,学人家的长处;见到人家不好的,我们要反省,不犯别人的过失。可见得善人、恶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善人、恶人接触了,自己都得利益,真是一律平等观!

补注:

百度百科相关解释:注释1:意思是不跟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注释2: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指要见到每个人的长处。更多人直译为,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总之意见不一,争论不止。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此提出:“千万不要依古人的解释,认为交朋友一定选比自己好的,那就错了。要尊敬每个人,认为所有的朋友,不可能不如自己的。”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是教育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修心若深,我相已忘,自不再分别如不如己,缘生之法,凡圣平等,下友善士,尚友古人,见不贤而内自省,善恶皆可为师。

下页:多生罪暗忏悔能消 过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