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第十 < 论语讲要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孔子与民同乐等状况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李炳南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乡人饮酒,是同乡之人会聚饮酒。杖者是拄杖而行的老年人。礼记王制篇内则篇皆说,六十杖于乡。因此,在乡人宴会中的杖者,即是六十岁以上的老者。仪礼有乡饮酒礼篇,礼记有乡饮酒义篇,皆讲乡人饮酒的礼节。在这种宴会中,必须尊敬老年人,年龄最长者,必坐上席。乡人饮酒,可以饮醉,既醉则难免举止失常,但有杖者在场,虽醉仍须安静。此时,杖者不退席,孔子不敢退,杖者退出,孔子亦随之退出,可任宴会大众毫无拘束的欢宴。此记孔子参加乡人饮酒时,既能敬老,又近人情。

乡人傩,是乡人驱逐疫鬼的风俗。据皇侃疏,周礼夏官方相氏,化装为四只眼睛,金黄色,披熊皮,执戈扬盾,帅领百隶,口作傩傩之声,替民家驱疫鬼。古注皆说,孔子遇见乡人傩,恐惊先祖,所以穿着朝服,立于祖庙的东阶,欲使先祖五祀之神依之而安。邢疏也说:“所以朝服者,大夫朝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也。”事实是否如此,无法考证。自古即有政俯与民同乐的礼俗。例如清朝的元宵玩灯,即可窥其一斑。民众联合几个村庄,向政俯登记,举一灯官,扮演政俯官员,或扮宰相,帅众拜访当地巡抚,巡抚亦派员接见,或扮演县官问案等等。由此可见古时官民同乐的遗风。因此,乡人傩是记孔子作鲁司寇时与民同乐的状况。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问是聘问,或是问候。问人于他邦,即是问候在他国的友人。这里所记,不是孔子亲往问候,而是使人或托人去问候,所以下句说:‘再拜而送之’。古时士人相见,礼当再拜,即是拜两次。所以孔子送使者行时,对使者两拜。但使者不需答礼。因这不是拜使者,而是遥拜所问候的友人。诚敬之意,由此见之。

鲁大夫季康子馈赠孔子药物。孔子拜而受之。然后便说:‘丘未达,不敢尝。’古注拜而受之,是一拜而受之。礼记玉藻说:‘酒肉之赐弗再拜。’药物如丸散等,是内服剂,归为酒肉等食类,所以只需一拜。古人受馈食物,当馈者面,或当使者面,一尝其味,表示不虚所馈。但药物不是普通食物,是否也要尝,礼无明文,故说‘丘未达,不敢尝’。丘未达,不是孔子自称未明药性,乃是就受馈药物之礼而言。送药物之礼未见过,故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是马舍,俗称马房。焚即失火焚烧。孔子的马厩遭了火灾。孔子退朝回家,问曰:‘伤人乎’?未问是否伤马。邢疏:“不问马一句,记者之言也。”

古注或依盐铁论刑德篇‘鲁厩焚’,孔子家语子贡篇‘国厩焚’,‘孔子罢朝,问人不问马’,以为国厩。或依礼记杂记篇‘厩焚,孔子拜乡人为火来者’,又以国厩焚,春秋经文当有记载,但不见于春秋,故知是孔子的家厩。

问人不问马,古注大多以为‘重人贱畜’,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原意如何,后世难考。或依当时礼制,不需问马。

【蕅益论语点睛补注】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亦是爱礼极思。

下页:孔子事君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