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 < 论语讲要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过而能改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李炳南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皇疏引蔡谟说:“道者,寂然不动,行之由人。人可适道,故曰人能弘道。道不适人,故曰非道弘人也。”

蔡氏此说,出自周易系辞传。依此说是把道指为寂静不动的本性,无时无地而不存在,但必须由人实行,方能由体起用。

道,就是人的本性,无思无为,人则能以感通,再用种种方法把道弘扬出来,所以人能弘道。但道不能自说,道必须由人去领悟,所以,非道弘人。孔子说这话的意思,是要人明白,道虽人人本来具有,但必须自己领悟,方得受用,悟后又须弘扬光大,期使人皆得其受用。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一个人有过而不改,这就叫做过了。

甚么是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有光明的性德,具备一切知能,但因一念之动,不觉失明,便为过失。改过,必须如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使其发明本有的明德,叫做明明德。所以,改过便能明明德,成就圣人。虽然格物致知的工夫不是普通人所能着力,但能不起害人害物的念头,起则予以克制,便能日日改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他自己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眠,独自寻思,但无获益,还不如读书求学好。

为政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主张学与思并重,此处‘以思无益’,是指只思不学而言。

述而篇,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不如学也’,应当就是‘好古敏以求之’的意思。‘古’是指古书所载的古圣先王之道。

【蕅益论语点睛补注】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可见道。只是人之所具。天地万物。又只是道之所具。谁谓天地生人耶。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为三种忏法作前茅。

【补注】千年暗室。一炬能消。忏悔犹炬也。无炬则永暗矣。忏法三种。一作法忏。向佛前披陈身口意罪。誓不复作。二取相忏。于定心中。运忏悔想。如佛来摩顶。以感瑞相。期消烦恼。三无生忏。正心端坐。而观无生之理。如法华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思。本非两事。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

下页:学也禄在其中矣,志在道,非求禄 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