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历代大儒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文化巨人 唐君毅
来源:儒家人物 作者:

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被港台学界誉为“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的唐君毅(1909—1978)先生,公元1909年1月17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宜宾县,在兄妹五人中居长。其先祖本为广东五华人,六世祖时移居四川,以制糖起家,渐置田产,家道殷实。其父迪风,17岁即中秀才,后曾在南京支那内学院从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研习内典。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工作。其为学精博,于文字音韵、儒家经义造诣高深。曾仿章太炎《新方言》而作《广新方言》,并有《孟子大义》一书传世。其为人秉性刚直,不为权倾,不为利折,被欧阳大师称许为“可以适道”之人。其母陈大任,早年就学于成都淑行女校(即第一女子师范前身),后曾任教于简阳女子师范、成都敬业中学等,不几年即赋闲在家,专事操家育子之责,一为人情挚意扑,品性高洁,欧阳大师曾比之为“孟母”。其在闲暇之时,偶亦赋诗填词,今存诗330余首、词40阙,后辑为《思复堂遗诗》传世。如此良好家学、家风,于唐君毅之成长及一生人格之塑造影响颇大。……

唐君毅一生以维护中国文化,宏扬孔子之道为己任,行合于礼,学宗于儒,是新儒家学派中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健将,钱穆曾称许他为一代“大儒”。1975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狄百瑞主编的《新儒学的开展》一书,开卷即以整页标示:“献给唐君毅教授。”表示对他的崇高敬意。对于他的不幸辞世,港台学人无不扼腕痛惜,纷纷展开各种悼念活动。其生前挚友、为学知者牟宗三先生更是哀痛不已,曾作挽联曰:

一生志愿,纯在儒宗,典雅宏通,波澜壮阔,继往开来,智慧容光昭寰宇;全幅精神,注于新亚,仁至义尽,心力瘁伤,通体达用,性情事业留人间。

这是对唐君毅一生行谊的最恰当概括,也是对他一生业绩的高度赞扬。

循着唐君毅的生命轨迹和思想历程,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道德感召力。在他的思想中,既体现出一种真切深微的人生体验,以及由此透显出的道德提升力,同时又表现出他深厚强烈的文化意识和周流融贯的会通精神。他始从西学入手,然后反观中国文化,入其堂奥,探其精微,进而谋求中西文化、哲学的融会贯通。然其终极目的,仍在于掘显中华文化之内在精神价值,重整趋于衰颓的中华人文世界和人文理想。综观其一生,无论立身处世,为学为人,或是他的道德意识、民族意识、历史意识等都全部凝结在他深厚的文化意识中而昭显于外。因此。牟宗三先生盛赞他是“文化意识宇宙的巨人”,一点不为过分。作为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唐君毅对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弘扬,对中国未来文化的建构,无论是对现代文化思潮的导引,还是对时代精神的建立,都有着积极而广泛的意义。

儒学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