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颜回 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 而弗失之矣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就从这里开始,在这个以前,子思也是引孔子的话,就说一般人学《中庸》学不到的,就如同一个被人家设了陷阱,推到陷阱里面,自己都不知道逃避的。或者有一些人他说他能够选择中庸,可是偶然选到,有一点合乎的时候,“不能期月守”,不能够保持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是说没有恒心,也是学不好。

今天接着刚才念的这一段,孔子就举他的大弟子颜回,说明颜回能够学中庸。孔子就说:回之为人也,颜回他的为人,他的为人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的修养。是怎样的呢?“择乎中庸”,他能选择中庸之道来学习。可是在学习中庸之道的时候,怎么个学习呢?那就是在练习,练习练习他“得一善”,得到一种善行的时候,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得到一种善行就是,“拳拳”,拳拳是在奉持的意思。郑康成的注解,所谓拳拳这两个字,就是一个人用手把它捧起来,持在手里,这是拳拳。“服膺”呢?膺是我们一个人的胸,就是说你拿一个很可贵的东西,双手拿在放在胸前。他这不是放在胸前,服膺就是放在胸前之内,放在心胸之内,就是“而弗失之矣”,就是不再失掉了。那就是说,他得了这一善的时候,永久就不会再遗失掉。得了这一善,不像我们做一椿事情,做某一件善行,一个发现的时候,过一个时候又忘记了。无论是起了善的心理也好,办一椿善事情也好,总是不能够那样保持,一直在那里不要间断了。但是颜回不是如此,他得了一种善的时候,就是放在心里,永久不会再失掉。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不会失掉啊?这是讲中庸之行,学的是中庸之道,学中庸之道。我们应该知道,中庸之道就是要率性,就是顺乎自己的本性,既是顺乎自己的本性。那么怎么样的是顺乎本性呢?我们一般人,别说是照这样做不容易做到,要明了这个道理都不容易啊。因此在这个前面就讲到,喜怒哀乐发出来以后,而能够中节,这叫做和。喜怒哀乐是我们,人人都有那种情绪,有这种情绪就把我们,本性遮盖起来了。这种情的话,要率性的话就要突破这些情,突破这些情怎么样突破呢?你先开始,我们人人都是这样的,你叫他不要发出喜怒哀乐,谁也办不到。开始的时候你要修一个和,一起来的时候,就要把它节制起来,不要再继续了这就是和。有这个和逐渐逐渐地,修养到后来,到了自然的阶段,你不论遇到外面任何,什么好的境界也好,坏的境界也好,喜怒哀乐都不会发起来,那就是中了,得了这个中,就是见到本性了,就是率性。

下页:由节制而渐进中道 良知良能本知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