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祸福将至 善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前面那个理论,举的事实都说了,这是讲到要做结论了。那么祸福,祸是灾祸,福呢?是好的事情,这两者,无论是“祸将至”,那些灾祸将至,要到的时候。或者是福,大家有福了,有福的事情来了,叫做福报了。“将至”还没有至、还没有到要来了,可是要来的时候,前面讲的祸福。下面讲的“善必先知之”啊!,“善”是什么呢?善是好事情,好事情是什么呢?指的是福,福来了,大家认为这是好事情。意思就是说,福来了,也必然先知道。

下面讲“不善必先知之”,“不善”就是祸,不好的事情,就是像灾祸了,这个不好的事情,也必然先知道。这种事情很多啊!在《礼记》有一篇<乐记>,<乐记>里面就提到,它在音乐方面的,它说:“亡国之音哀于思”,一听这个音乐,这种音乐演奏出来,叫人心里感觉一种哀伤。这个哀伤还不算,引起一种心里那种思想,思想一直一直,在那个不能停止,哀伤、哀伤一直在“哀于思”,一听到那种音乐,心里就引起,哀伤的这种情绪出来。这个音乐一出现,这是不好的预兆。不好的预兆,一般人不知道,有“至诚心”的人,他知道这个国家将亡。

“哀于思”是什么呢?就是叫人家心里,好像受了伤似的,这个情绪一直提振不起来。如果一个人也好,众多的人,这个音乐普遍地在一个地区,或这一个国家,流行这样的音乐的话,让大家的心里都哀伤的话,这个国家不会太久,会亡的。这是在<乐记>里面讲的,“哀于思”是这样。假如这个音乐,是好的音乐也是这样,好的音乐,就是提振人的精神这一方面,音乐是如此,其它各方面无一不如此。所以这是,无论是祸、是福,只要我们有了善的心理,跟那个“至诚心”,结合起来这种诚心,以善心跟至诚心结合起来,就是孟子所讲的,“良知良能”。这种“良知良能”的话,就能知道,未来的是祸、还是福。

为什么“良知良能”能够知道呢?“良知良能”,他这个真心,没有自己,那种私心在那里障碍。所以他能够啊,所以时间有现在、有未来,时间是一个障碍,“良知良能”,没有自私心在那里做障碍,他可以从现在看到未来。就是打破时间的这种障碍,时间所以有障碍。时间所以有障碍,就是我们人有自私的心,自己造成的。去了自私心的话,就对于未来的事情,个人的也好,国家的也好,都看得出来,这叫“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良知良能”,有了“至诚心”,“良知良能”出现的话,我们学,怎么个学法子呢?那就是说,长时期地,就是要养这个善心,所谓善心是不为自己的事情,要为别人,时时刻刻想到别人,你在什么位置,我们现在是一介平民,没有在国家占一个位子,是不在位的人,不在位的人,我对于一般人也存着利他之心。

我们要在位,在国家办政治,我们就是心理时时刻刻,为着一般民众,为他们来办事情,存着这个“善心”。那么这就是我们拿出“良知良能”,拿出良心来办事情,果然有这个良心办事情,那很妙呢?这就是下面讲,“至诚如神”,你就像有神明那样的,未卜先知了。

下页:诚者 自成也 至诚之道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