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丙、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
类别:怎样实践佛法 作者:徐恒志居士

在佛法上对于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 根据自始至终有系统的说法, 须经三阿僧祇劫, 这譬如读书由小学、中学而大学, 必经一定的时间和程序, 不能越级超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 为第一阿僧祇劫;从初地至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从八地以后为第三阿僧祇劫(依别教位次)。

所谓阿僧祇, 意译为无央数, 正是说时劫的久远, 我们就自性上烦恼垢污所积的深厚来说, 当然必须有相当修治的时间, 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过是就一般教义普遍性的说法, 实际上, 佛法并没有一定的时间相, 要看各人执著深浅、学法因缘和主观努力的不同, 来决定其成就的迟迷;而且学佛一事, 原不能只就今生一个时期来论断, 所以不要作一般情见上的呆板执定。象密宗对这三劫, 就不取其时间的意义, 而是配合于粗、细、微细的三种妄执。根据密宗教义, 那些夙植深厚、上根利智的人, 由于用自宗不共的异胜方便, 得三密他力的加持, 现行又能苦到精纯, 这样, 在一生中修完一切学程, 顿断三种妄执, 即身开、示、悟、入佛知佛见, 并非完全不可能, 正象有些学校读完一定的学分, 即得结业, 而不限定其时间。(应当指出, 既说“夙植深厚”, 可见过去也曾修学, 仍有积渐成顿的意义。)此外, 密宗有三种即身成佛的说法:一、理具的即身成佛, 就是说明我们的身心, 本是大日、金刚两部的本体, 换句话说, 除我们现前肉身之外, 更没有本觉的体性, 这正相当于台宗“六即”中的理即佛;二、加持的即身成佛, 就是我们本具的自性功能, 与觉者三密的加持力相应, 互相融会贯通, 便能即身表现觉者超然的动作, 显示本尊所具的德相, 这大略相当于六即中的相似即佛;三、显得的即身成佛, 就是由于自身成就三密妙行, 而能显发本具的万德, 圆成自性的实相, 这便相当于“六即”中的分证和究竟即佛, 所以密宗“即身成佛”的意义, 正与台宗“即佛”的圆义, 有其共通的地方。

此外, 禅宗又有“见性成佛”的说法, 由于宗下是圆顿教, 直截根源, 先破无明, 而粗垢也随之脱落, 所谓一断一切断, 本来没有位次, 也不取时间相;且见性之后, 一切便易于为力, 所以见性时, 就是成佛时。《华严经》说:“初发心时,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 不由他悟。”正是圆顿的教相。不过就事修上来说, 同一明心见性, 而有透破初关、重关、末关的不同, 这三关正是除粗惑、细惑、微细惑的各阶段。至于净土法门, 以生佛感应, 如磁石吸铁的力量, 使即生往生为目的。一得往生, 由于境缘殊胜, 就可由一位不退而圆证三不退, 由一同居土而横超上三土, 一生便得成就, 中途并无留碍, 这正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和圆满!

总结以上论述, 禅密诸宗所说, 是不取时间相, 先后不二, 有力承当, 视为当然, 正是“六而常即”;而一般教义, 则是示修证的宏轨, 又是“即而常六”, 理事不二, 本来圆通。我们正不必偏执一面, 怀疑莫决, 但事耕耘, 不问收获, 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 百福庄严, 自致成佛, 实是我们实践佛法的正确方向!

上一页:阶段和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