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教入门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四、佛陀的教化工作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圣严法师

传道的开始

佛陀初转法錀, 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 说了解脱法门, 允许他们成为弟子, 并称“善来比丘”, 他们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 以阿若乔陈如的悟性最快, 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 随即证到了阿罗汉果, 其他四人, 也在不久之间, 证了阿罗汉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后, 接著又在波罗奈斯的近郊, 开始了佛陀的公开教化。那是由于一位出身高贵的青年, 耶舍(yas'a)的从佛入道, 他的亲友数十人, 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团。满慈子(Purna-maitrayaniputra)、大迦旃延(Mahakatyayana)等人, 也于先后舍离外道, 进入了佛法。他们在鹿野苑中, 度过了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 也就是在五个月之后, 包括几位在家弟子, 已达六十人之多。而且, 佛教的僧团之中, 固然欢迎高等阶级的婆罗门族, 同时也欢迎最下级的贱民出家。在听法之时的位次尊卑, 是依出家的先后, 不依在俗的种族阶级, 也不依年岁的老幼。

可是, 佛的教法, 不限于佛陀来宣说, 而是更盼佛的弟子们, 将各自所闻所知所见的佛教法门, 向广大的人间社会, 作普遍和深入的阐扬。故在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终了, 佛陀便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是一样。比丘们!为了许多人们的幸福和利益, 去游行吧。不要两个人走在一起。说出你们已闻的胜法, 开示清净的生活。若不闻法, 就此死灭;若得闻法, 虽为悟者, 亦入于世。”因为这些比丘, 几乎绝大多数, 是婆罗门教的教徒出身, 多已有了宗教知识和宗教经验的基础, 故在经过佛陀于五个月的时间, 予以开导和训示之后, 即能负起各别弘扬佛教的使命。

佛陀遣发了弟子们, 分别到四方去传道之后, 他自己则到了优娄频罗村(Uruvela-senani), 化度了拜火的外道优娄频罗迦叶(Uruvela-kassapa), 和他的两个弟弟那提迦叶(Nadi-kassapa)伽耶迦叶(Gaya-Kas'yapa), 以及他们三人的弟子, 共计一千人。

根据佛典记载, 释尊出家之后, 尚未进入苦行林之前, 曾去摩揭陀(Magadha)国, 见了频毗娑罗(Bimbisara)王, 王愿以一半的国土赠送给释迦太子, 劝他不要出家, 但被婉拒了, 王即提出请求, 希望释尊于成道之后, 再来度他。因此, 为了实践当时的诺言, 佛陀于化度三位迦叶之后, 便率同他们到了摩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Rajagrha), 住于城郊竹林里。

由于佛陀化度了当时颇负盛望的三迦叶, 没有多久, 对于佛陀的赞颂之声, 便传遍了整个的王舍城。国王闻悉释尊已经成道, 立即赶到竹林之中, 听佛陀说法, 大为欢喜, 并于第二天, 邀请佛陀以及一千多位比丘, 进入王宫应供。城郊的那片竹林, 为迦兰陀(Kalanda)长者所有, 也受佛陀的感化, 把它奉献出来, 王即在此竹林之中, 为佛及僧, 建造了僧房, 这是佛教史上第一所有名的大道场。

下页:舍利弗与目犍连和大迦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