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戏剧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早的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
来源:文学百科 专题:文学之最

最早的儿童歌舞剧作家, 是现代的黎锦晖 (1891—1967) .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 致力于改革普通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活动, 把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他认为学校各科教材有许多都可以采用到歌剧里去, 儿童在习演这些歌剧时既可教育提示自己, 又可增强社会对艺术的尊重.在20 年代, 他先后创作了《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春天的快乐》、《神仙妹妹》、《小小画家》、《七姐姐游花园》、《苹果醒了》等12 部儿童歌舞剧和24 首儿歌歌舞表演曲等.这些是中国最早的儿童歌舞剧.它的文字通俗易懂, 情节发展适合儿童的理解力, 音乐语言比较简练、生动、明快, 并善于通过儿童的生活、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 在当时曾迅速广泛地流行于全国各大中城市, 对当时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早的新剧社团

最早的新剧社团, 是20 世纪初的春柳社.该社由留日学生李叔同 (1880—1942) 、曾孝谷、李哀等人于1906 年冬在日本东京发起建立.1907 年春, 社团在东京首次演出了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遗事》改编的话剧第三幕, 李叔同扮演了剧中女主角茶花女玛格丽亚.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演出的话剧, 它在当时几乎轰动了日本整个戏剧界, 一时间报章杂志赞声不绝, 认为它是“纯粹的西洋习俗, 为日本人所不及”.同年, 该社团又得到了戏剧家欧阳予倩、陆镜若、马绛士等人的参加, 更是盛极一时, 并先后演出了根据林纾翻译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改编的五幕同名话剧和《蝴蝶梦》、《生相怜》等西洋名剧.1910 年社团回国, 在上海等地继续公演.1912 年, 由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新剧同志会, 又称为后期春柳.1915 年, 社团因中坚人物陆镜若累死而解散.春柳社开启了中国话剧运动的一代新风, 它对先后成立的春阳社、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南国社、辛酉剧社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页:最早的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