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散文赏析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登泰山记
来源:古代散文赏析 作者:

泰山之阳①,汶水西流②;其阴③,济水东流④。阳谷皆入汶⑤,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⑥,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⑦,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末,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⑧。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⑨,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⑩,道少半(11),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谿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12),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14),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5)。戊申晦,五鼓(16),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17)。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若樗蒱(chūpú)数十立者(18),山也。极天(19),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20),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hào)驳色(21),而皆若偻(lǚ)(22)。

亭西有岱祠(23),又有碧霞元君祠(24)。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25),其远古刻尽漫失(26)。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掣(Xià)(27),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姚鼐简介] 姚鼐(nài),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晚年曾先后在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学,历时四十多年。他作为刘大櫆的弟子,是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论文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除有著作《惜抱轩全集》外,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都较有名。

[简注] ①阳:山的南面。

②汶水:即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的原山,西南流经泰安。

③阴:山的北面。

④济水:又称沇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的王屋山,东流至山东(清末,济水在山东的河道为黄河所夺)。

⑤阳谷:指山的南面山谷里的水。

⑥分者:分界的地方。

⑦齐河、长清:都是山东省的县名。

⑧子颖:朱孝纯的字。

⑨磴:石阶。

⑩循以人:顺着中谷进去。

(11)道少半:路(走了)一小半。

(12)崖限:象门户一样的山崖。限,门限。

(13)明烛:明亮地照耀着。

(14)徂徕:山名。在泰安市东南四十里。

(15)居雾:停留着的云雾。

(16)晦:农历每月末的一天。

(17)日观亭:日观峰上的一个亭子。

(18)樗蒱:古代赌具,就是后来的骰子。

(19)极天:天边。

(20)丹:朱砂。

(21)绛皜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皜,白色。

(22)皆若偻: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23)贷祠:东岳大帝庙。

(24)碧霞元君:女神,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

(25)显庆:唐高宗年号。

(26)漫失:磨灭消失。

(27)罅:裂缝。

[导读]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又名岱岳、岱宗。我们平时读写文章,讲究借景抒情,或思想境界等。这篇游记,却只是描写了登山的途程和山上的景物。而它却历来为人们所欣赏,它好在何处呢?这篇文章体现了桐城派文章的特色。它不饰夸张,务去浮体,抓住特点,准确刻画,简洁概括,生动传神。读它,犹若一架文字摄相机将泰山美景奇姿历历展示,艺术神韵自在其中。

下页:病梅馆记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