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嚎水观鱼
类别:文学故事 来源:

大小之辩, 只有形式的不同, 没有本质的差异, 所以一旦通情知物, 就能上升到无为的境界, 至于形式的差异并不足道.《秋水》篇记有庄子与惠子的一段论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修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矣.”

这一段辩论针锋相对, 互相发难, 从中可以发现庄子与惠子的不同性格.庄子所代表的是浑然物化的自然精神, 惠子所代表提析名剖根的理智精神.庄子初谓鱼儿从容, 这实是某种物看出一种冥悟, 而惠子对此不能理解, 便把这一判断加以理智解析, 追问庄子判断与被断之间的因果关系.庄子不得不回归到理智中来, 对惠子加以反问, 但顺着这条路, 并没有解答惠子提出的问题, 也不能反而难倒惠子, 所以当惠子再一次反问“子非鱼”的推断时, 庄子又从理智之中抽回身来, “请循其本”, 清理此问题最初呈现的庄子又从理智之中抽回身来, “请循其本”, 清理此问题最初呈现的情景.他说: “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这是诡辩, 不是“循其本”的本, “循其本”的本是在“我知之濠上”一语中.在他们的论辩之中, 既可见理性的力理, 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庄子追求的闪光.庄子恰恰是否定了对自然之物加以名相的寻究, 欲图穷尽其理, 他主张要依顺自然, 从而也依顺自心。

下页:贺龙快语斥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