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孔子巧辩解说“心斋”
类别:文学故事 来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他生活十分简朴, 安贫乐道, 与世无争, 当时的人都说他德行高尚, 后为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在儒家的地位仅次于孟子。

颜回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于卫国君主的独断专行, 卫国百姓民不聊生的状况深感忧虑.他想去卫国规劝君主改邪归正.于是, 当他去拜见他的老师孔子, 准备向老师辞行时, 孔子问道: “子渊 (颜回字子渊) , 你打算到哪里去? ”颜回回答说: “老师, 弟子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又问: “你去干什么? ”颜回回答说: “老师, 弟子听人说, 卫国的君主年少气盛, 独断专行, 处事轻率, 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动辄就把老百姓置于死地.全国上下, 死的人犹如枯木败草, 横尸遍野, 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老师曾教诲说: "太平盛世的国家可以离开, 危机四伏的国度应该前往.医生门前病人多".弟子想实践老师的教导, 也许这样做能使卫国得救.”孔子说: “唉! 你会送死呀! 你知道吗, 道是不能掺杂的, 掺杂了必然头绪繁多, 头绪繁多必然使心被扰乱, 心被扰乱必然忧患, 自己有忧患就没法拯救别人.古代贤明的人, 自己必先有所建树, 然后才使别人也有所建树.你自己的建树还疑惑不定, 怎么能纠正暴君的行为呢? 还有, 你知道道德之所以失真和才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吗? 道德的失真还由于好名, 才智的外露是由于争胜, 是人们互相倾轧的原因.智, 是人们互相争斗的工具, 这两者都是凶器, 人们的行为不可完全受这两者支配.”

孔子接着又说: “更何况一个人尽管自己道德高尚, 但还不能使卫国君主为之感动, 即使不和别人争名夺刊, 也未必能使卫国君主明白.如果你强用仁义法度的道理对暴君夸耀, 他就会认为你是在有意揭露别人的过去而显扬自己的美德, 认为你是害人.害别人的人, 别人一定反过来害你, 你恐怕要被人加害了.如果说卫国君主喜爱贤才、讨厌恶人, 何用你去显示与众不同呢, 除非你沉默不语, 否则卫国君主一定会抓住你说话的漏洞而施展他的辩才.那时你将眼花缭乱, 声低气平, 只顾替自己辩解, 于是弯腰打拱, 内心无意也就依顺他的主张了.这是用火救火, 用水救水, 叫作帮凶.只要你开始时依顺他, 以后就再也无法改变.如果他不相信你的厚言相劝, 那就必定会在暴君面前落下必死的下场, 从前夏桀杀关龙逢, 殷纣王以下犯上, 所以君主就是利用他们的高尚而陷害他们, 这就是好名的结果.过去尧进攻丛枝园, 胥敖国, 大属进攻有扈国, 使这些国家变成废墟, 人民灭绝, 国君被杀, 因为这些国魁不断发动战争, 追求实利, 这就是追名逐利的结果.难道你没听说过吗? 追求名誉和实利的人, 就连圣人也无法使他们改变, 何说你呢? 虽然如此, 你一定有你的想法, 不妨说给我听听! ”

颜回说: “老师, 我外表庄正严肃而内心谦虚, 勤勉行事而意志专一, 这样可以吗? ”孔子回答说: “唔, 这怎么可以呢? 卫国君主骄横拨扈, 喜怒无常, 一般人都不敢违背他的意志, 打击别人对他的劝告, 只求自己任意妄为.平素让他积小德都不成, 何况用大德来规劝呢? 他必定顽固不化, 他外表附和而内心不消除己见, 因此说你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

颜回又说: “老师, 那么我将内心正直而外表圆滑借古喻今.内心正直, 就是和自然同类.和自然同类的, 就是要懂得君主和我在本性上都属于生的, 这样我对自己讲的话何必要求别人赞同, 或者去管别人反对呢? 这样, 别人会以为我天真幼稚, 这就叫做和自然同类.外表圆滑, 是和一般人一样.弯腰磕头, 是作臣子的礼节.大家都这样做, 我敢不这样做吗? 大家都做的我也做, 就不会受人指责, 这叫做和大家同类.引用古人的话来借古喻今, 是和古时同类.我的话虽然是教导人家, 批评人家, 但这些话都是依据古人说, 不是我说的.如此, 尽管是直言却不会得罪, 这叫做和古时同类.老师, 您看这样行吗? ”孔子回答说: “咋! 这怎么可以? 要去纠正人家的法子太多而并不妥当, 这些法子虽然浅薄倒也可以免罪.不过仅此而已, 哪能使那个暴君改过呢? 这说明你太坚持着对自己的成见这时, 颜回回答说: “老师, 我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请问老师有什么好的方法? ”孔子回答说: “你先斋戒, 我再告诉你.你若诚心去感化卫国君主, 哪有那么容易呢? 如果你以为容易, 那就不合自然的道理.”颜回说: “我家很穷, 几个月来我都没有吃肉喝酒了.这样, 可算是斋戒了吗? ”孔子回答说: “这只是祭祀的斋戒, 不是心斋.”颜回回问: “请问老师, 什么是心斋? ”孔子回答说: “你心志专一, 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体会, 不用心去体会而用气去感应.耳朵只能听到声音, 心思只能与实际相符, 气则是空明而容纳一切.只要你到达空明的心境, 就是心斋.”这时, 颜回开始有所领悟, 高兴地问道: “老师, 我在没有听到心斋的道理的时候, 实在不能忘我.听到心斋道理之后, 顿然忘却自己.这样可算达到空明的心境吗? ”孔子回答说: “你完全领会了, 我告诉你, 你在卫国那个牢笼里行动, 要做到不为名利所动, 能够采纳你的意见就说, 不能采纳你的意见就不说, 叫人捉摸不透, 就能不受伤害, 一切都寄托于不得已, 这样就差不多了.不走路容易, 走路而不留行迹就困难了.为情欲所驱使容易作假, 顺其自然而行便难以作假.只听说过有翅膀才能飞, 没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的;只听说过用心智去求得知识, 没听说过不用心智也能求得知识的.你看那万物都是空无, 就使你的心灵空明, 这时光明和幸福就会到来.假如不是这样的话, 那就是身体虽然静不动, 心却像野马一样奔驰.假使让耳目不听不着仅仅通向体内, 并且不和心灵来往, 鬼神都会来投奔你, 更何况人呢? 这样的万物都可以感化, 这是大禹、尧舜处世的纲要, 伏羲、几蘧行为的原则, 何况一般人呢! ”

下页:口剑腹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