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世界电影史话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七彩电影之光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

雨后的空中现出彩虹,那绚丽的七彩颜色是多么令人欣喜和神往.伟大的诗人赞叹道: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山川、草木、江河、鸟兽以至于小小的昆虫,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呈现出各自的色彩,装点着这奇妙的世界,而力求反映真实世界的电影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是没有色彩的.这该多么令人沮丧啊!

人类永远在完善自己,也在完善自己创造的一切.一批电影工作者和科学家早就开始了彩色电影的研制.众所周知,最早的彩色照片是靠手工上色,而最早出现的彩色电影,同样也是在黑白电影胶片上用手一个画格一个画格地染上颜色.动画大师迪斯尼这样做过,蒙太奇理论的创始人爱森斯坦在他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里把胶片上起义的旗帜一一染上红色,意大利导演卡塞利尼则在他的影片《庞贝的末日》里,把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火焰染成红色和桔黄色,把天空染为深蓝色.格里菲斯更是如此,他在影片《走向东方》中,曾对整场戏做着色处理,把服装染上红色,把夜景染成蓝色,把灯光染成橙黄色,又用绿色和金黄色相结合来表现逆光下的原始森林……当时世界各国关于彩色影片的尝试可谓大同小异.观众每看到一部有些色彩的影片,就会惊呼一次: 电影有彩色了,但马上又失望了! 这毕竟不是真正的彩色电影,而且逐个画格的上色法耗时费力,效果不佳,仅仅是满足一时的创作冲动罢了.好像是艺术家向观众抛出了虚幻的七彩花束,短暂而无力。

1919 年,英国一家特艺色公司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彩色电影胶片,经过近20 年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在1932 年获得成功.彩色胶片的原理是: 用三条黑白底片同时曝光,再用三条彩色分离底片分别制成三条浮雕片,将黄、绿、红三色分别染成它们的补色黄、青、品红,之后叠印于一条空白的正片上,就成了一条可供放映的彩色胶片.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第一部彩色影片是1935 年罗本·马莫里安的《浮华世界》.影片是根据英国作家威·麦·萨克雷的名著《名利场》改编的,拍得相当成功,有丰富的电影语言、有明快的节奏和色彩,演员的表演也维妙维肖,一问世就博得满堂彩.马莫里安一生仅拍了17 部电影,每部都有令人瞩目的创造.1962 年,福斯特请他导演超级巨片《埃及艳后》,后因意见不合,他拂袖而去.马莫里安的个性由此可见一斑。

又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改进,现代的彩色胶片已是一条负片分为5 层,曝光时三层乳剂从上至下分别感受原始景色中的蓝、绿、红光,显影时三种成色剂和彩色显影剂分别进行氧化反应,生化成黄、品红、青染料和金属银,再经定影、印片,把负片洗印在正片上,成为一条放映样片.彩色电影负片的性能也越来越向微粒、高感光度、高清晰度、色彩真实等诸多方面完善.在这一时期,仅感光速度一项就提高了16 倍之多。

不过,拍摄彩色故事片的投资要大大高于黑白片,如1962 年摄制的彩色片《埃及艳后》 (又译《一代妖后》) 竟投资1.63 亿美元。

彩色影片虽然降临了电影艺术王国,却经历了漫长的20 年,方渐渐受到导演们“信任”.这主要是经济因素所致,另外它的技术因素,如感光速度、色彩还原、洗印和放映光源技术质量等等问题,都让有成就的导演和摄影师不肯轻易染指.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优秀的黑白片艺术所产生的银幕张力和震撼力,也长久为一些知名导演所刻意追求,比如希区柯克的《昏眩》、《精神病患者》,马莫里安的《化身博士》,费里尼的《她在黑暗中》,伊文思所擅长和酷爱的黑白新闻纪录影片,这些作品本身即证明了黑白影片所特有的魅力,是永远有它的价值的。

当然,彩色影片这朵绚丽的花朵已经在银幕世界上放出了奇异的光彩.在19 世纪下半叶已经是佳品纷呈了.如《伦勃朗》、《苔丝》、《红色沙漠》、《巴里·林登》……真是不胜枚举.从某种意义上讲,优秀的彩色影片与优秀的黑白影片在美学追求上有相同的取向,即从历史悠久的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和乳汁.古典绘画典雅、均衡的构图,深沉美丽的色调等等无一不是彩色影片学习和追求的.而19 世纪产生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刚刚完成了一次美术史上的革命,把大自然美妙的光和色真实地搬上了画布,照亮了人们的眼睛.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父亲奥古斯特·雷诺阿恰恰就是印象画派的鼻祖之一.很自然,这无疑也为彩色电影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有了彩色影片,电影就又多了一种表现能力,多了一种语言.黑白影片所传达不了的东西,被彩色影片传达了.彩色影片的产生似乎是让“色盲”的观众一下子看见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下页:画布和窗口——电影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