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世界电影史话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是梦?是真?——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与《一条安达鲁犬》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

对电影表现领域的深层开拓,是由超现实主义的实验电影完成的.现实就是现实,从哪儿来的超现实呢? 在超现实主义的画家、文学家、艺术家、电影导演们看来,潜意识的存在是超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实在世界.它的具像化,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梦境的解释和“翻译”.在这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曾有科学翔实的论著《梦的解析》,超现实主义诗人亚拉冈在吟咏着: “梦和现实是分不开的,有时梦比现实更真切,我们非把握这层道理不可.那么,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梦,是真实? ”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则用他的一系列影片告诉我们: “梦和现实都是实在的,抓住梦的人,可以实现梦;抓不住现实的人,现实即为梦.现实和梦没有一定的界限.”

超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发起于20 世纪20 年代.法国女导演谢尔曼·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 (1927 年) ,被认为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但这部电影毕竟还处于纯电影向超现实主义的过渡状态,只是沉湎于抽象图形和强调节奏感.只有当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犬》的问世,才真正标志着这一流派的确立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 年出生于西班牙东部德尔埃附近的卡兰达城,家庭富裕,从小就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凡是教会举办的宗教活动,他都热心参加.16 岁时他考入耶稣学校,成绩优异,17 岁时又考入马德里大学.这时他已明确了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又经朋友介绍,对傀儡戏和舞剧产生兴趣,最终醉心于超现实主义.1920 年,布努埃尔创办了西班牙第一个电影俱乐部,大学时期,他还结识了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两人成为艺术同道.他们经常在一起畅谈改造社会、革新旧文化的问题.1924 年,布努埃尔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28 年,才华横溢的布努埃尔与浑身散发着超现实主义激情的达利,躲进巴黎一家旅馆,一边海阔天空地大谈人生的伟大梦想,一边把他们连日来的梦境写成了一个电影剧本——《一条安达鲁犬》.他们想通过这部影片表现正常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种种奇怪欲望,使梦成真.影片只有17分钟 (是两位艺术家自费拍的黑白短片) ,仅仅用了贝多芬、瓦格纳等人的音乐和南美的探戈舞曲,没有对白,画面紧凑,格调怪异,扣人心弦.更由于布努埃尔表现梦境的电影手法极为接近人们做梦的真实感受,上映后引起巴黎人的广泛共鸣和艺术界的强烈反响,从而成为电影史上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杰作。

在《一条安达鲁犬》里,没有传统的叙事框架,而是由一连串不连贯的、梦魇般的事件组成,无法以逻辑来解释,却十分真实地为《梦的解析》做了“临床注释”.由于这部影片的成功,布努埃尔受到西班牙富豪诺洛亚子爵的欣赏.这位子爵以培养新艺术家为乐事,于是给了布努埃尔一万法朗,让他随心所欲地再拍一部影片.因而,1930 年布努埃尔再度与达利合作编剧,自己执导了又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黄金时代》.影片长60 分钟,描述一个男子与侯爵之女疯狂的爱情故事,片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对宗教和社会礼仪等观念进行了鲜明的批判,被认为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它依然没有什么成形的叙事框架,只是用零乱的画面结构成对20世纪初西方精神的透视,赤裸裸地揭露了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基督精神的日益沦丧.由于触及时弊太多、也太深,《黄金时代》一度被卫道士们抗议而禁演。

布努埃尔从小就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什么会和伯格曼一样对教会、对人性做出这么强烈的反叛呢? 人们分析这可能由于他小时在极严格的教规下长大,当他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的本性的时候,就产生了客观的批评和看法.我们不妨把这两位电影大师的作品特征稍做比较。

伯格曼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北欧电影的神秘主义色彩;对人与神之间的交流表示怀疑;对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女人不信任.布努埃尔的作品里毫无保留地剥开借着宗教戒律和社会习惯而伪善生活的假面具,暴露这些假面具后面的人的肉欲和本能.他为了找到人生的谜底,不惜公开向神宣战.两位电影大师在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都在做着一项艰苦、细致的“研究”,付出了一生的精力。

布努埃尔拍完《黄金时代》,名气大振,被美国好莱坞看中,请去拍片.但那地方的拍片方式与他格格不入,他很快就重返欧洲,拍了纪录片《没有粮食的土地》、《马德里,1936》等.布努埃尔认为: “一切传统的规则和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且,也希望大家认清一项事实,即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并不是一切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那怎么办? 他就毫不客气地用电影做武器,解剖和暴露它的毛病,希望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儿.1950 年,布努埃尔写了剧本《被遗忘的人》并拍成电影,影片以战后墨西哥为背景,以少年监狱的太保首领哈鲍和一个贫民窟的少年贝杜洛为中心.贝杜洛没有爱也没有工作,四处流浪,最后与一群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冷酷的写实手法,悲惨的少年人命运,使影片产生强烈的震撼力.此片荣获1950 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优秀导演奖.由此片发轫,他创作了一系列社会题材影片,创作了“宗教三部曲”.宗教三部曲的头一部是1959 年拍摄的《纳萨林》,叙述了一位在穷困地区任职的神甫纳萨林的命运.影片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第二部是1961 年拍摄的《维里迪安那》,表现了包藏在天主教森严戒律下的罪恶意识和肉欲以及天主要拯救人类灵魂的观念之荒谬,影片获得196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在艺术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影片,却在西班牙整整被禁映了16 年,真是难以让人平衡.如此国度,布努埃尔无法拍片,他只好长期移居法国和墨西哥了.于1965 年拍摄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沙漠中的西蒙》,是讲述苦行僧西蒙的故事,又获1965 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的另一部宗教题材影片《毁灭天使》,则获得戛纳电影节国际评论奖.此后,他又创作了“女性三部曲”《女仆日记》 (又译《厨娘日记》,1964 年) 、《白日美人》 (又译《青楼怨妇》 1967 年) 和《特丽丝丹娜》 (又译《红颜孽债》1970 年) ,都以细腻、感人的手法见长,表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3位女性的悲惨命运。

成就辉煌的一代大师布努埃尔堪称一生佳作如云,他十几年来一直处于鼎盛状态,进入70 岁高龄后仍以充沛精力拍摄了《中产阶级审慎的魅力》(1972 年) 、《自由的幻影》 (1974 年) 、《欲望的隐晦目的》 (1977 年) ,其中依然可见布努埃尔壮年时期那幽默、辛辣的风格及耿直不阿的个性魅力。

布努埃尔说: “一个人活到70 几岁,要死是迟早的事了,只是不知道怎样死而已.”布努埃尔生前荣华,死后荣耀.1983 年西班牙国王向他颁发了西班牙最高勋章——伊萨贝尔天主教大十字勋章;是年7 月29 日,布努埃尔在墨西哥去世.墨西哥总统亲自为他主持葬礼.西班牙文化部长在悼词中说道:

“布努埃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工作者之一……他是20 世纪的天才,和毕加索一样,他们为整个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布努埃尔没有听到这番话.他只是带着当年与达利共同创作《一条安达鲁犬》时的幸福回忆,慢慢走远了。

下页:玩弄时间把戏——雷乃和他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