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疾病与健康 < 传统文化 :当前
黄帝内经:常见肝经病
来源: 作者:

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第一,会“两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以下的肚子,“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第二,会“目无所见”。“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第三,“腰痛不可俯仰”。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第四,“丈夫疝,妇人少腹肿”。肝经是唯一绕生犆器而行的经脉,它不仅绕男性生犆器,也绕女性生犆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阳痿这个症状,中医一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治疗时,有一个大方向,就是一定要使经脉通畅,肾经经脉通畅,才能够生肝木。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病变,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第五,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因为凡是上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所以咽喉病并不是小病,而是重病。很多人会经常犯咽喉病,比如说现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是他们想得太多思虑太过,所以小孩子现在也经常会犯咽喉病。

第六,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

第七,会“面尘脱色”。即脸上没有光泽,“如蒙土状”,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表情。“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第八,会“胸满呕逆”。就是人经常会气逆,经常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能够先解决一下,即气上逆时,你就让它下行。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膻中穴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

第九,会出现“飧泄”。“飧”是晚饭的意思,“泄”就是拉稀。“飧泄”就是食谷不化,吃什么东西拉什么东西。得这个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下焦无火”,肾阳很虚,没有热性的东西,没有力量。拉稀意味着津的功能减弱了,就是人体内的液向外渗透的功能减弱了,这个渗透的功能可以靠“火”来增强,比如热气就是“火”。

第十,“遗溺闭癃”。它分两种象,一种是小便收摄不住,遗尿。有的人经常是咳嗽一声尿都能出来,这种人的身体不但下焦无火,而且上面有肺寒。另一种是闭癃,憋得难受,但是尿不出来。要想撒出尿,靠的是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属于太阳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气化,需要由阳气把尿津出去,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尿就可能会被憋住。

下页:黄帝内经:常见胃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