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当心药物不良反应
专题:服药的学问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是药三分毒”,此话不假。多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A 型与B 型两大类。A 型不良反应是因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与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低。B 型不良反应一般难以预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包括与药物的一些成分有关的异常性及因患者特异的遗传、过敏素状有关,发生率虽低。但死亡率较高。

药可治病,亦可致病,因此了解一些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就很有必要。抗菌素、磺胺类药: 几乎可以说任何一种抗生素使用后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副作用。众所周知,来势凶险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即使皮试中也可发生。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尚未引起重视,尤其对孕妇、老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有可能引起肌痉挛、抽搐,以至昏迷的“青霉素脑病”。不少妇女使用氨苄青霉素身上会出现猩红热样药疹。据统计约半数以上小儿感觉神经性耳聋是由耳毒性抗生素如链、卡那、庆大、万古、新霉素等引起的。由于损害耳蜗基部感觉毛细胞不能再生,故会产生永久性失听。孕妇用此类药,不仅自身耳中毒,并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内耳发育,并可导致婴儿耳聋。

磺胺类药物: 诸如复方新诺明、增效联磺片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也较常见,可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几天后发生。以口腔、嘴唇及外生殖器粘膜或皮肤出现固定性红斑、水疱、肿胀、瘙痒居多,荨麻疹型药疹与粟粒样皮疹也不少见。既往对一种磺胺药过敏者,对其它磺胺药均易过敏。药源性过敏反应还有头孢菌素类、普鲁卡因、ATP、辅酶A、抑肽酶、水解蛋白、各种疫苗等。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预防心肌梗塞或暂时性脑缺血发作而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并非少见。常用的含有扑热息痛的速效感冒胶囊或感冒清等亦会造成胃粘膜损伤,尤其原有胃炎或渍疡病者。小儿服用阿斯匹林甚至可引起致命性Reye 氏综合症。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引起消化道不适,发生腹痛、呕吐及解柏油样便也非少见。盲目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除会出现柯兴氏症外,还会诱发溃疡病大出血或胃穿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糖尿病及感染播散等。

迄今已知至少96 种药物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氯霉素、羟基保泰松、磺胺药、地巴唑等较多见,若遇上对氯霉素特异反应,即使滴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经结膜微血管吸收后也会导致再障。四环素、磺胺类药亦会造成骨髓中毒性损害,也应避免滥用。麻醉药、解热镇痛药可致畸胎,阿斯匹林可使孕妇分娩时发生大出血,呋喃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四环素影响胎儿骨质与牙釉质发育,咖啡因可引起流产等,孕妇都应避免使用。

长期反复使用镇静剂、催眠药、安定药、抗抑郁药及中枢兴奋剂,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吗啡、巴比妥、苯丙胺、非那西丁、咖啡因、心得安等长用后骤停药会发生“戒断综合症”,引起不适、疼痛、心悸、失眠,甚至抽搐等。

不少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性与不良反应,其实不然。穿心莲、天花粉、大黄等可引起湿疹皮炎样药疹;贯众可引起月经紊乱;鹤茅草膏可致中毒性球后神经炎;雷公藤对肝、肾及血液系统均有不良反应;板蓝根、银花、当归偶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即使人参、鹿茸若大量长期服用亦会引起头痛、头晕、鼻出血、呕血,甚至昏厥。此外,中药马兜铃、苏铁、款冬花、白屈菜、细辛、茴香、肉豆蔻、千里光、石菖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性。(金慰群)



 · 下页:服中药需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