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尧的民主思想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现在开始另一个题目了,由公孙龙的这个哲学论辩,而讲到政治哲学问题。我们这个老祖宗唐尧,历史上公认的圣帝,是悟了道的帝王。为什么有些皇帝称为圣帝?中国文化有个标准,就是刚才公孙龙讲的“有指不至”,指个什么呢?要内圣外王,等于得道的菩萨出来领导政治,外王天下。这个“王”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兴旺的“旺”,一个是作用的“用”,用也是王。所以历史上的明王,黄帝以前切断不谈,以黄帝为首,接下来是堯舜禹三代公天下的帝王,都是得道的。

可是我们研究研究,这三帝都是活到一百多岁才让位的,年轻人还要命长才能等到那个时候哦!像尧由下面提拔舜,培养了五十年,各部门都磨炼过,经历了多少困难。后来几十年唐尧不问政治了,都是舜出来代表,培养他当皇帝的经验,到了晚年,尧才把位子让给舜。这些资料要读《尚书》。

学政治不是书生的理想,书读好了不一定能做事哦!所以提拔一个后进的青年,常常试他一下,不行;下一次再叫他做事,又不行,只好算了。如果是那个材料,这个做好了再做那个,才可能一步一步提上来。

所以后世的帝王,像唐朝,甚至于清朝,皇帝培养继承人大多不敢宣布,因为人类最大的本事是吃醋。女人固然吃醋很厉害,不过是与女人之间嫉妒而已,男人吃醋的嫉妒比女人还厉害,一个人学问比他好,地位比他高,连这个人都不认识就会骂他,吃醋!所以我们常常说笑话,女人吃醋是镇江醋,男人吃醋是山西醋,吃得更厉害。所以我认为人类第一本事就是吃醋。

你看古代的帝王,有时候叫某个儿子多来看看,练习看公事,代批公文,那就是有意培养他。今天有人来跟我讨论雍正皇帝夺位问题,我说你读正史就知道,康熙早看出来了,十几个儿子只有这个儿子能够继承,所以找他批公文了。譬如武则天是女人,怎么当了皇帝呢?是唐高宗养成的嘛!皇帝懒得看公文,叫她代批,东批西批的,她当然把天下就批给自己了,那是很自然的。所以读历史要用另外一只眼睛来看。

当“尧治天下五十年”,尧这个皇帝是有道之士,读这篇文章看出来他的道德在哪里。“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他不晓得把这个天下治理得好还是不好。你说他不是一个白痴吗?自己都不晓得好不好吗?一点都不是白痴,这是他的客观,因为好与不好没有固定标准。一个社会不可能使天下人都满意,你满意我就不满意,我满意他就不满意。所以他不知道天下是已治还是未治。

“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也不晓得下面的人民是愿意拥护自己呢?还是不愿意拥护自己?所以做民意测验都靠不住,因为民意测验可以作假,所得的报告多半都不真实。这是告诉青年人,做领袖的要学唐尧的态度,要客观。所以像昨天一个同学说,某某人当面讲我怎么好。我说当面的话能够听吗?世界上的人哪个当面不讲你好啊!面子上很好,肚子里在骂你。所以一个当领袖的,不要给现象骗了,千万人讲好不算好,因为你的权位在那里。譬如说我们做老师上台了,大家很客气,别人只好对你客气一点,如果你还真以为自己了不起,那你就没有资格当老师了。

尧自己不知道民意如何,“顾问左右”,现在很多地方都有“顾问”,尤其官做大了,退下来到处当顾问,顾问的名称来源就出在这里。所以讲文化,古代这些事情的说法叫典故,也叫掌故,要有所根据。顾问就是这个头回过来问左右的人,你听到外面怎么说?“左右不知”,尧这个好领袖就有好干部,旁边的人也答复不知道,很难断定。

“问外朝,夕卜朝不知”,夕卜朝是什么?古代的朝廷,拿现在观念是中央政俯,中央是天子,地方分治叫诸侯,诸侯所在的地方政俯也有朝廷,就是外朝。问外朝,就是中央访问地方政俯的诸侯,外朝也答复不知,也不敢下结论。

“问在野,在野不知”,在野就是普通民间了,我们现在讲普通社会。社会这个观念是从西方文化过来的,过去就是在野,不担任公家的职务就可以称在野。在野基层的社会也不知道,没有一个结论。

下页:尧作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