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礼教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以德治民: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说到“以德治民”时说: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执政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约束人民,这样人民虽然可以避免犯罪,但心里不知羞耻;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教化)人民,用礼制来统一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且会改正过错。

在孔子看来,用政令和刑罚治理人民,倒不如用道德和礼制去治理人民。这种看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其强调了用道德和礼制去感化人民的重要性。这一政治主张是符合儒家思想核心“仁”的。

诚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封建统治者,是用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去感化百姓的。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时代,是要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去感化人民。但是,对于儒家一些有积极意义的道德观念,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道德观就有积极意义。

在施行“以德治民”时,孔子认为,执政者要率先垂范。

季康子问孔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道,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以德治国和治民,执政者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你行善了,人民群众就会跟着行善。这样何必去杀掉没有道义的恶人而造就有道义的好人呢?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指国君,“小人”是指百姓。孔子把国君之德比作风,百姓之德比作草,草是随风而倒的。如果国君没有恶行了,那么老百姓也就没恶行了。在于丹教授看来,这也许是“过时”了。

孔子所宣扬的“为政”思想主张,其内容是很丰富的。取信于民,也是孔子所主张的重要的为政治国之道。(沈沧源)

下页: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