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修身齐家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中庸之道的运用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虽然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难以做到,仅有尧舜和颜回达到了要求,但是他对自己、对学生都要求不断追求中庸以求实现它。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里,孔子针对子路和冉有的性格特点,对于他们提出的同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因为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孔子要给他打气,鼓励他勇敢的去做事。仲由却一个人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孔子要给他泼点冷水。这一例子是孔子中庸之道的具体应用,体现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奉行。不论孔子的回答是怎么样的,目的只有一个: 即获得中立不倚的人格,将中庸之道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

孔子以中庸之道教育学生,但他认为即使人们选择了此道也并没有真正掌握住,人们难以长时间的坚持此道。子曰: “人皆日: ‘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 ‘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第七章)孔子说: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落入危机四伏的罗网或陷阶之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后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在孔子的心目中,众弟子中只有颜回能坚守中庸之道。子曰: “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第八章)孔子说: “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衷心信服而不再让它失去。”

中庸之道虽然难求,但人们还是应该去积极追求。中庸作为一种行为的方式,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论语·子罕》篇中,子曰: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在这段话中,孔子认为自己也没什么知识,而只是通过发现事物矛盾所在,仔细推敲矛盾的两端,再结合自己适宜的立场而解决问题。在做人方面,孔子也恪守中庸之道。他反对过与不及,而主张“执两端而用其中”,要求凡事一定要适度,要恰到好处。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在这里,孔子评价了商与师。孔子认为师往往做事过了头,而商做事过于小心谨慎。虽然这两种表现截然相反,但都不能做到恰到好处,都不符合中庸的原则。只有将强烈的进取心和谨慎的处事风格结合,走一条中间道路,才能无往不胜。

下页:借古鉴今看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