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学基础知识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三、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广超法师

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觉悟时, 他于菩提树下观这十二因缘, 发现众生有生、老、病、死苦, 故想要度化众生, 使他们解脱。因此佛陀从十二因缘的老死开始逆次而观察:一切众生都得承受“病”、“老”、“死”之种种痛苦, 他以智慧慢慢的发现到众生有“老死”是由于有“生”, 有“生”是因为有“业有”, 所谓“业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因为我们有了将来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业, 它们会推动我们将来要重新出世--生;佛陀观察到并没有“我”在造业, 而是身心(假我)对世间的种种事物产生了执取, 渴求将来有, 造成了有业报;我们有“有”是因为有“取”;有“取”是因为有“爱”, 我们过去的业习对事物有贪爱, 接触境界时, 贪爱心就生起, 对境界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执著;“爱”的生起是因为有“受”, 我们的六根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我们贪求乐受。因为有乐受, 造成我们业习中“爱”的心生起;反之它则不生。假如我们天生是聋子, 从没听过声音, 那对歌声、鸟声等, 就不会贪爱;因为我们有感受到声音, 所以才会贪爱它。佛陀说我们有“受”, 就有贪爱, 所以受是爱生起的原因。我们有“受”是因为心依靠六根接触外境, 根、尘、识产生“触”, 因为有“触”, 所以有“受”。佛陀继续观察, 发现有“触”是因为有“六根”, 没有“六根”我们的心就没办法与外境接触;接着佛陀又继续观察, 发现“六根”的形成是因为我们在母胎里有“名色”的活动, 所以产生“六根”;佛陀说因为有“名色”, 所以有“六入”。我们会受生就是有“识”, 我们死后, 精神继续活动, 我们会被业转去入胎, 结果就在胎里成长。佛陀发现有“识”入胎, 就有“名色”;那“识”又是从那里来那?佛陀不再追察了。然后佛陀观察由于有“识”故有“名色”;因为有“名色”, 故有“六入”;因为有“六入”, 故有“触”;因为有“触”, 故有“受”……顺观至有“生”故有“老死”, 此称为流转门。

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我们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 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 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 就没有“老死”;灭三界“业有”就不“生”;如果我们不执“取”, 那“业有”就不会生起;只要把“爱”灭掉, “取”就不生;因为“爱”是过去的业习, 只要把它灭掉, 就不会执取了;“受”灭则“爱”灭, 以此类推, 最后只要无明灭掉, 此大苦聚也灭。然后顺观无明灭故行灭, 乃至老死亦灭。

如何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

只要现在不造业, 不迷惑, 那现在的爱, 取无明就断除、觉悟, 过去所造的业就好像无根的树, 再也生不起。既是说, 这十二因缘告诉我们, 过去的无明与业行延续到现在, 如果我们觉悟不爱不取, 就不会产生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烦恼。无此烦恼后, 我们就会发现十二因缘中的每一支都是无常、无我、缘生无性。既然如此, 那又是谁在生?谁在受老死那?当这些执著都没有了, 我们就会觉悟到没有一个众生在流转生死, 受轮回之苦。只要觉悟现前的无明, 在爱、取时不迷惑, 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没有我。既然无我, 就不会继续流转, 同时也会发现到, 所有的迷惑都没有了。我们在爱、取之前, 感受外境的当时, 觉悟它, 不再去执取, 这样就不受后有。

下页:四、十二因缘的三世两重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