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外国文学之最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最著名的爱情悲剧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来源: 专题:俄国文学之最

俄国最著名的爱情悲剧长篇小说, 是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 (1828—1910) 在1873 年至1877 年写的《安娜·卡列尼娜》.作品描写了农奴制改革后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 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已被废除的农奴制和旧秩序的“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以及正在取代封建主义而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的“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历史特点.作品提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 包括婚姻、家庭、道德、经济、政治、美学、哲学和宗教等等问题.作品交织着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 一条是安娜·卡列尼娜—卡列宁—渥伦斯基.17 岁的安娜嫁给比她年长20 岁的彼得堡显要官吏卡列宁.但因没有真正的爱情, 又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相爱并同居生活.后由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渥伦斯基感情的冷漠, 她在极度痛苦与绝望之中卧轨自杀.另一条是列文—吉提.庄园贵族列文和曾爱过渥伦斯基的贵族小姐吉提经过一些波折结成了“幸福”的婚姻, 列文一直从事农事改革, 结果失败.作者通过这两条线索, 揭露了城市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冷酷, 以及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家长制农村旧基础的崩溃。

作品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安娜的爱情悲剧.它通过这一悲剧所反映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在俄国文学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安娜的爱情悲剧是一幕深刻的社会悲剧.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变动中, 农村宗法制经济迅速瓦解,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到处生根, 大批农民日益贫困而被迫流入城市;处处农事不振, 土地荒废.总之“一切都乱了”, 都感到金钱势力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不可知的恐惧.而贵族上流社会, 道德堕落, 官场腐败, 贿赂风行, 结党营私, 勾心斗角.赫赫有名的卡列宁部长, 是一个虚伪、冷酷、极端自私的“木偶”.天潢贵胄奥布浪斯基公爵为了升官, 极尽卑躬屈节、阿谀逢迎之能事并甘愿受辱.“浑然一体”的三个社交集团, 更是灵魂腐朽、道德败坏的垃圾坑;政俯官吏集团, 是尔虞我诈、冷酷自私、钻营牟利的“官僚机器”;老年贵族集团, 是一伙假仁假义、两面三刀的伪君子;青年贵族集团, 则是一群荒淫无耻的高等嫖客和娼妓.这些本身就是那个社会的最大悲剧, 悲剧社会必然导致安娜爱情悲剧的产生.同时, 安娜与卡列宁没有爱情的婚姻先就埋下了爱情悲剧的种子.17 岁的安娜在含苞未放之时, 便成了上流社会官场交易的牺牲品.她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心世界, 都与卡列宁存在着惊人的差异.安娜美丽动人、真诚、坦率, 卡列宁冷漠枯燥、庸俗虚伪.如果说安娜是一首流畅柔美的乐曲, 而卡列宁则是一阵锯木头的噪音;如果说安娜是一块芬芳的草地, 而卡列宁则是一片浊臭的沼泽.安娜嫁给卡列宁, 尤如一个渴望阳光、热爱自然的人被推入了那黑暗而污浊的深渊.安娜厌恶卡列宁, 主要不是因他那“不风雅的外貌”, 而是他那卑污的灵魂.他“不是人”, 是一个不懂得生活、不理解爱情的“木偶”, “是一架官僚机器”.他一心“想得到功名, 想升官”, 婚后8 年, 他只把安娜当做他所操纵的单调乏味的家庭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摧残了安娜的青春乃至生命。

安娜把幸福寄托在渥伦斯基身上, 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情是纯真的高洁的爱, 而渥伦斯基则主要是爱安娜外形的美.渥伦斯基虽然是彼得堡花花公子中的一个优秀人物, 但他从认识安娜、爱上安娜、享有安娜的爱情、直到厌倦安娜的整个过程, 都没有真正理解过安娜.尽管他为安娜作出过牺牲, 但他毕竟是贵族社会的产儿, 其思想意识远没有脱离贵族公子哥儿的樊篱.他感到自己为安娜的爱情付出的代价太大, 以致使他与上流社会失去了联系, 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既影响了他的功名, 也使他得不到合法的家庭 (卡列宁拒绝离婚) , 对在四面杀声中十分绝望的安娜更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安娜毅然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他, 这无异于借一叶小舟去横渡那波浪滔天的浩瀚大洋以达到幸福的彼岸.最后, 她在“只求你千万不要遗弃我”的绝望悲鸣之后, 悲惨地告别了悲惨的世界。

安娜爱情悲剧最根本的原因, 还是她不见容于上流社会.她虽一度摆脱了作为卡列宁“机器附件”的痛苦处境, 但却不可能摆脱由“官僚机器”们统治的罪恶社会.这个社会从宗教、法律、道德和舆论等等方面, 都紧紧地束缚着像安娜那样试图触犯它那神圣秩序的人们.当安娜公开地向社会表示自己真诚的爱的权利的时候, 她就已经把自己摆在了既与传统势力又与整个上流社会为敌的战场上.这样, 她便自然地成为了孤立无援的众矢之的.由于臭气熏天的上流社会的打击迫害, 嫉妒、虚伪、肉欲横溢但具有合法婚姻遮羞布的贵妇人们的辱骂、诽谤, 逼得她不但失去了贵妇人的地位和赖以生存的上流社会, 还失去了心爱的儿子, 失去了家庭, 最后失去了生命。

当然, 安娜自身的弱点, 也是她悲剧的原因之一.她在勇敢地向上流社会挑战的同时, 又背负着贵妇人的精神枷锁;没有足够的勇气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她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同时, 又不能完全去掉贵妇人的偏见和弱点, 她深为自己既非妻子又非情妇的屈辱地位而苦恼, 她随着爱火的日益旺盛而变得越来越自私、狭隘.从对渥伦斯基本无多大必要的担心、多疑最后变成了嫉恨和绝望, 以至完全失去理智而走上了摆脱一切痛苦的轻身道路。

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都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它既是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主义新的发展的标志, 也是他的世界观矛盾更加集中的表现.它在为安娜鸣不平的同时, 也指责了安娜未尽妻子和母亲的责任的错误, 并将其与吉提和列文的幸福相比较.特别是他将列文作为自己理想的代言人, 表明了他已从地主贵族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下页: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