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伶牙利嘴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烧“仿古肉”讥仿古癖
类别:文学故事 来源:

乾隆十八年 (1735) , 郑板桥终因赈灾救荒, 得罪了大官吏.这些官吏们上下串通, 捏造罪名, 诬陷郑板桥.皇上听信了好佞谗言, 将郑板桥罢了官.郑板桥只好回扬州又重操书画旧业.他居住在扬州城北竹林寺, 经常与诗朋画友研究书法绘画艺术的革新.有一天, 好友们又相约到他家聚会, 除了“扬州八怪”之中的金农、李鲜, 罗聘等人, 还来了一位画店老板王四鼎。

这位王老板专门卖仿古画, 近来生意十分清淡, 人们越来越喜爱“扬州八怪”的新派书画, 尤其是郑板桥的字画, 他听说郑板桥想卖画, 就生怕自己的货越发没人要岂不要关门收摊子.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拉拢郑板桥到他店里合伙经营字画.以免影响他的生意。

郑板桥晓得, 王四鼎他们的字画, 全是仿古山水, 毫无生气, 可他们却自封为正统, 而鄙薄郑板桥他们有创造性的字画, 认为是歪门邪道, 不能登大雅之堂;如今王四鼎却一反常态, 要郑板桥与他合开字画店, 不外乎是怕抢了他的生意。

郑板桥哈哈笑道: “板桥字, 不登大雅之堂, 王先生实在是错爱了.”这一句不软不硬, 不甜不辣的话, 使王四鼎感到不是味儿, 酸溜溜的.何必让这姓王的坏了大家的兴致? 大家又兴高采烈吟诗作画起来.最后公推郑板桥亮一手。

郑板桥是个爽快人, 一句没推辞, 随即画了一幅翠竹图。

大家看了这幅画, 都说郑板桥当了十年县官, 技艺不仅没有生疏, 而且大有进长.只是李鲜看过这幅画之后, 有点不解地问: “板桥兄过去画石头, 都是清清秀秀, 或卧竹旁, 或立于篱下, 今天因何画这么大的石头, 上顶天, 下柱地, 兰花且不谈, 就连翠竹也矮它三分了, 岂不怪哉奇哉! ”

郑板桥答道: “石头出自高山之上, 向来顶天立地, 巍峨屹立, 千古不朽.我们为何总要叫它寄人篱下, 屈居竹旁! ”

李鲜一听, 恍然大悟: “啊呀! 此乃郑兄胸中之石! ”其他几位画家也无不称妙。

坐在一旁的王四鼎却不以为然, 他带着鄙夷的口吻说: “郑先生的字画, 功夫确是深厚.不过, 鄙人以为, 凡写诗作画, 必须效法古人.古人的诗书画好比是规矩, 大家就应当仿效, 不然, 没规矩哪有方圆呢? ”

罗聘笑道: “照王先生的意思, 古人的画法, 今人不能超越一步了, 那画潭死水, 岂不变臭了么! ”

一向稳重的金农截住他们的话说: “诸位不必争了.仿古也好创新也好, 君子涨中人所好, 各走各的道吗! ”时近中午, 大家欲起身告辞, 经郑板桥再三挽留, 大家才都留下用膳。

郑板桥的确是真心实意留大家小聚, 以叙衷肠.同时也想借此机会, “开导开导”王四鼎.既然王四鼎口口声声要仿古, 画画更在仿古, 好吧, 今天我就做一样仿古菜给你尝尝.于是郑板桥亲自下厨房, 特地切了一块拳头大的半生不熟的肉块放在旁边, 他夫人问道: “留下生肉干吗? ”郑板桥说: “这是块仿古肉, 我自有用场.”

一会儿, 红烧鱼、荷包蛋、豆腐汤都烧好了.郑板桥手艺真不错, 每样菜都做得有香有味有形有色.当把一碗红烧肉烧好后, 他又把那块半生不熟的肉放置上面, 加了点佐料葱花, 看上去同碗里其他肉一样。

王四鼎最爱吃红饶肉, 郑板桥特地把这道菜放在他面前.还未等碗放平稳, 王四鼎的筷子已伸将过来, 不偏不倚就把那块“仿古肉”夹了过去.刚放嘴里一咬, 一股生腥味直冲脑门, 咬又咬不动咽也咽不下, 吐吧, 又有失身份, 堵在嘴里很费力的问道: “郑先生, 这肉恐怕还没煮熟吧? ”郑板桥放下筷子, 慢条斯理他说: “这是一块仿古肉, 特请王先生品尝的.”

罗聘笑道: “王先生不是口口声声说字要仿古, 诗要仿古, 画也要仿古么, 想必王先生一定是处处羡慕仿古人的了.”

李鲜也打趣道: “古人云, 肉都是吃生的, 可见生的一定比熟的好吃, 王先生千万别客气, 吃吧! ”

几句话, 逗得四座哗然大笑: “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 ”

王四鼎被弄得脸上红一阵, 白一阵, 目瞪口呆, 半天答不出一句话来。

下页:少妇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