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音乐故事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歌舞大曲 歌舞戏
来源:中国音乐故事 作者:

歌诗、器乐、舞蹈综合一体的"大曲",是唐代燕乐居重要地位的音乐体裁,它标志着我国"乐"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达到全盛时期.唐崔令钦所撰《教坊记》中著录有唐大曲作品四十六首,其中常为人提到的有《緑腰》、《凉州》、《甘州》、《霓裳》、《后庭花》、《柘枝》、《水调》等.唐大曲在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霓裳羽衣曲》,它具法曲的形式,内容与道教有关.其曲原名《婆罗门》,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部分由西域等处传入乐曲的名称,此曲亦在其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诗篇《霓裳羽衣舞歌》曾对此乐舞的表演与结构有细致的描述与注解.其结构大致由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破十二段组成.其中序第一段曲调,经南宋姜白石依曲填词而保存至今。

歌舞戏

唐燕乐中的"散乐",作为"俳优歌舞杂奏"的综合艺术形式,是歌舞杂戏兼而有之.歌舞戏作为雏型戏曲的表演形态,是中国戏曲趋于成熟的先声.唐宫廷燕乐设"鼓架部",其中歌舞戏作品可提到《大面》、《拨头》、《踏谣娘》、从其表演具一定故事情节、有角色与化妆、兼有歌舞伴唱与器乐伴奏的综合形式,以及当时在创作、审美中普遍存在的戏剧意识看,说明唐歌舞戏可視为较完备的雏形戏曲.另、唐"参军戏"表演以及佛教寺院中的戏场活动都有"戏"的因素.或可说,唐戏的活动主要包括歌舞戏、参军戏及寺院戏场活动这三方面,并已具相当广泛的社会生活基础。

下页:说唱音乐的成熟形态-俗讲